时间: 2025-05-06 17:53: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7:53:02
剑池桥梁久就倾圮方太沾公刊石伐木以递汲且
作者: 龚潗 〔宋代〕
涓涓剑池泉,削崖出石乳。
流传岁千百,评列品三五。
舆梁见河时,楼与姓俱古。
坐令丘壑观,凛作岩墙惧。
沾公大勇猛,咄嗟见未覩。
欹倾变略彴,岞崿移朽腐。
连筒称深汲,惠泽遍下土。
幽寻稳登眺,清意逼肺腑。
何须铁作限,只尔天可补。
传闻桥下云,已作前山雨。
涓涓流淌的剑池泉水,从陡峭的山崖中涌出,宛如石乳般清澈。它流传了千百年,经过评比,名列前茅。坐在河边的桥上,古老的楼阁与它的名字同样古老。让人们从山丘和峡谷观望,心中不免感到岩石的威严。沾公勇猛无比,令人叹服,然而对于他的声势却是耳闻未见。桥的倾斜逐渐显现,崖壁也在风雨中逐渐腐朽。深深的水管汲取泉水,惠泽滋润着大地。幽静的地方,我稳稳地登高远眺,心中清爽的感觉逼近肺腑。何必用铁来做限制,天自会给予补充。听说桥下的云,已经化作前山的雨。
剑池:指剑池的泉水。
削崖:陡峭的山崖。
石乳:形容泉水清澈。
舆梁:指桥梁。
丘壑:山丘和谷地。
沾公:指某位勇士或英雄。
欹倾:倾斜。
岞崿:山崖陡峭之处。
惠泽:滋润、恩泽。
清意:清新的心境。
铁作限:用铁来做限制。
前山雨:指山下的雨水。
作者介绍:龚潗,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擅长抒情诗,作品多表现自然景观与人情,并融入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山水之间,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文历史的思考。诗中描绘的剑池泉水,象征着自然的清澈与永恒,而桥梁的倾斜则隐喻着时间的流逝与人事的变迁。
本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与人文历史的交融,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仰与对生命的思考。开篇以“涓涓剑池泉”引入,生动描绘出剑池泉的清澈与美丽,暗示着生命之源的纯净与珍贵。接着,诗人通过“流传岁千百”言及时间的沉淀,使读者感受到历史的厚重。
在描写桥梁与古楼时,诗人不仅仅是叙述了物象,更通过“坐令丘壑观,凛作岩墙惧”传达出一种对自然的敬畏感,构筑出人与自然之间复杂的关系。接下来的描写则逐渐转向对沾公的赞美,表现出对勇气与力量的渴望,同时也反映出对未见的奇迹的期待。
最后,诗人以“何须铁作限,只尔天可补”结束,寓意深远,表达了自然的伟大和生命的无限可能。整首诗在结构上层层递进,以自然为引,深化了人文的思考,展现出诗人对生命、历史与自然的深刻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泉水为引,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传达出对历史与生命的思考,以及对自然力量的敬仰。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剑池泉”主要象征什么?
A. 勇气
B. 生命的源泉
C. 古老的历史
D. 自然的威严
填空题:诗中提到“何须铁作限,只尔天可___”。
判断题:诗中描写的桥梁与古楼反映了人与自然的疏离。 (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