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16: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16:15
减字木兰花
作者:王韶生
红尘不到。白石清泉随起卧。
修竹成林。一寸清虚一寸心。
电光石火。觉岸回头何不早。
强自心宽。偷得浮生半日闲。
红尘的纷扰无法到达此处,我愿在白石清泉旁安然卧去。
修竹成林,心中一寸清虚便有一寸宁静。
如电光石火般的瞬间,我感到岸边回头何必太晚。
我努力让自己心宽体胖,偷得浮生片刻的闲暇。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王韶生(1878-1936),字子舫,号百川,近现代著名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致与人生感悟,风格清新脱俗,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王韶生生活的动荡时期,反映了他对世俗纷扰的逃避心理及对内心宁静的向往,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闲适生活的珍视。
此诗以清新脱俗的语言,传达了诗人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红尘的超脱。开篇“红尘不到”,以简练的笔触揭示了诗人所处的心境:远离世俗的纷扰,寻求内心的安宁。接着“白石清泉随起卧”,则描绘了一个理想的隐居环境,清泉与白石相得益彰,象征着诗人理想中的清净生活。
“修竹成林”一语,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竹子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高洁与坚韧,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清澈与坚强。接下来的“电光石火”则展现了人生的瞬息万变,告诫人们要及时把握生活的美好。
最后两句“强自心宽,偷得浮生半日闲”,道出了诗人对心境的调适与对短暂时光的珍惜,表达了他在繁忙生活中寻求片刻闲暇的愿望。整体来看,诗歌清雅而富有哲思,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与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自然与内心的宁静,表达了对世俗烦恼的超脱与对闲适生活的向往,是一种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每个意象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反映了诗人对传统道德与生活态度的思考。
诗词测试:
“红尘”在诗中指的是什么?
A. 自然景象
B. 世俗纷扰
C. 内心的宁静
“修竹成林”中的“修竹”象征什么?
A. 生命的短暂
B. 高洁与坚韧
C. 自然的美丽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自然的描绘
B. 对世俗的超脱与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C. 对人生的无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这种对比展现了两位诗人在艺术表现与情感表达上的不同侧重,为读者提供了更丰富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