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更漏子·秋

《更漏子·秋》

时间: 2025-05-07 22:07:44

诗句

墨痕香,红蜡泪。

点点愁人离思。

桐叶落,蓼花残。

雁声天外寒。

五云岭,九溪坞。

待到秋来更苦。

风淅淅,水淙淙。

不教蓬径通。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07:44

原文展示:

墨痕香,红蜡泪。
点点愁人离思。
桐叶落,蓼花残。
雁声天外寒。
五云岭,九溪坞。
待到秋来更苦。
风淅淅,水淙淙。
不教蓬径通。

白话文翻译:

墨迹散发着香气,红蜡烛滴下的泪珠。
一点一滴令人愁苦的离别思绪。
桐树的叶子飘落,蓼花也已凋残。
天外传来雁声,带来一阵寒意。
五云岭与九溪坞相映成趣。
等到秋天来临,愁苦更深。
微风轻拂,水声潺潺。
不让小路通往那边。

注释:

字词注释:

  • 墨痕香:指墨水的香气,表达文人墨客的气息。
  • 红蜡泪:蜡烛滴落的蜡,形象化为眼泪,寓意思念与愁苦。
  • 桐叶:指桐树的叶子,象征秋天的萧瑟。
  • 蓼花:一种水边的花,凋谢象征时光的流逝。
  • 雁声:大雁的叫声,通常象征远行和离别。
  • 五云岭、九溪坞:特定地名,营造出诗的意境。
  • 蓬径:小路,象征通往理想或思念之地。

典故解析:

  • 此诗并未直接引用历史典故,而是通过自然景象表达情感,与古代诗词中常见的“天人合一”思想相呼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淑芳,宋代女诗人,她的诗作多以细腻的情感著称,常常用自然景物来映射个人情绪,展现出女性特有的细腻与柔情。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秋天,正值离别的季节。诗人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了对离别的愁苦,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离别和思念的普遍情感。

诗歌鉴赏:

《更漏子·秋》是一首抒情诗,诗人通过对秋天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离别的愁苦。首句“墨痕香,红蜡泪”即以细腻的意象引入,显得温柔而悲凉。蜡烛滴下的泪,象征着对过去的思念和对离别的无奈。随着诗的深入,桐叶的飘落和蓼花的凋残,进一步渲染出秋天的萧瑟与孤寂。

“雁声天外寒”一句,雁声不仅仅是自然的声音,更是对远行者的思念,带来一丝寒意,仿佛在提醒人们离别的苦楚。接下来的五云岭和九溪坞,描绘出一幅优美的秋景,但在诗人眼中却是“待到秋来更苦”,这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愁苦与无奈。

结尾的“风淅淅,水淙淙”,声响的描写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而“不教蓬径通”则是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无力感的表露,表现了对自由与解脱的渴望却又无法实现的无奈。整首诗在音韵上也十分和谐,赋予了情感的层次感,展现了秋天的凄美与内心的孤独。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墨痕香:开篇即用墨香引入,暗示文人的情怀。
  • 红蜡泪:蜡烛的泪滴象征思念的愁苦。
  • 点点愁人离思:细腻地描绘了离别的情感,愁苦之情如细雨般绵延。
  • 桐叶落,蓼花残:通过自然景象反映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凋零。
  • 雁声天外寒:雁声传递着离别的冷酷,增添了凄凉气氛。
  • 五云岭,九溪坞:具体的地理描写,营造出宁静而又忧伤的环境。
  • 待到秋来更苦:离别的愁苦在秋天更加明显。
  • 风淅淅,水淙淙:生动的自然声响,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不教蓬径通: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矛盾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蜡烛滴下的蜡比喻为眼泪,增强感情色彩。
  • 拟人:自然景物赋予情感,使其更具生动性。
  • 对仗:如“风淅淅,水淙淙”形成和谐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探讨了离别与思念的主题,通过对秋天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苦楚。诗人以秋天为背景,反映出时间的无情与人生的无奈,表达了对美好往昔的追忆与对未来的迷茫。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墨痕:象征文人气息,寄托思念。
  • 红蜡:代表温暖的记忆与愁苦。
  • 桐叶、蓼花:寓意时光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 雁声:传递离别的情感,象征孤独与思念。
  • 风、水:自然的声音,映衬内心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墨痕香”指的是什么? A. 墨水的香气
    B. 书籍的气味
    C. 笔的味道
    D. 香水的香气

  2. “红蜡泪”象征着什么? A. 快乐
    B. 思念与愁苦
    C. 冷漠
    D. 富贵

  3. 诗中的“雁声”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离别与孤独
    C. 愤怒
    D. 安静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温庭筠《更漏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张淑芳的《更漏子·秋》在情感上更为沉郁,李清照的词更倾向于细腻的柔情。两者都在表达离别的愁苦,但张淑芳更多运用自然景象来映衬情感,而李清照则多用细腻的心理描写。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文学史》

相关查询

白龟池 爱莲堂 资江酬友 七谏 其五 自悲 七谏 其一 初放 六言 七言 嗟伯夷 七谏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直的词语有哪些 德薄才疏 干字旁的字 斤字旁的字 重垣叠锁 糸字旁的字 细高挑儿 巛字旁的字 收合余烬,背城借一 感生帝 完美无瑕 株连蔓引 余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食辨劳薪 建之底的字 衣襟 蝎谮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