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九悯九首 其八

《九悯九首 其八》

时间: 2025-04-27 11:55:15

诗句

旧田不粒犹征逋。

新田为渊租未除。

农来为兵强执殳。

强执殳,绝钱镈。

国无农,其何国。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1:55:15

原文展示:

九悯九首 其八 旧田不粒犹征逋。 新田为渊租未除。 农来为兵强执殳。 强执殳,绝钱镈。 国无农,其何国。

白话文翻译:

旧田已经无法产出粮食,却还要征收拖欠的税款。 新田变成了深渊,租税却未减免。 农民被迫成为士兵,强行拿起武器。 强行拿起武器,断绝了农具和钱财。 国家没有了农业,那还算是国家吗?

注释:

字词注释:

  • 粒:指粮食。
  • 征逋:征收拖欠的税款。
  • 渊:深渊,比喻困境。
  • 租未除:租税未减免。
  • 执殳:拿起武器,指成为士兵。
  • 钱镈:农具和钱财。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主要反映了明代农民的苦难和社会问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祝允明(1460-1526),明代文学家、书法家,字希哲,号枝山,江苏吴县人。他的诗文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自然,尤以七言绝句见长。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明代农民的困境,旧田无法产出粮食却仍要征税,新田陷入困境租税未减,农民被迫成为士兵,导致农业生产中断,国家失去了农业基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鲜明的对比和生动的意象,深刻揭示了明代农民的苦难和社会的不公。诗中“旧田不粒犹征逋”和“新田为渊租未除”两句,通过对比旧田和新田的困境,突出了农民的无奈和国家的苛政。后两句“农来为兵强执殳,强执殳,绝钱镈”则进一步揭示了农民被迫从军的悲惨境遇,以及这种政策对农业生产的破坏。最后一句“国无农,其何国”则是对国家失去农业基础的深刻反思,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旧田不粒犹征逋”:旧田已经无法产出粮食,却还要征收拖欠的税款,反映了农民的困境和国家的苛政。
  2. “新田为渊租未除”:新田变成了深渊,租税却未减免,进一步加深了农民的苦难。
  3. “农来为兵强执殳”:农民被迫成为士兵,强行拿起武器,揭示了农民被迫从军的悲惨境遇。
  4. “强执殳,绝钱镈”:强行拿起武器,断绝了农具和钱财,进一步破坏了农业生产。
  5. “国无农,其何国”:国家没有了农业,那还算是国家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旧田和新田的对比,突出了农民的困境。
  • 比喻:“新田为渊”比喻新田的困境。
  • 排比:“强执殳,绝钱镈”通过排比增强了语势。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揭示明代农民的苦难和社会的不公,以及国家失去农业基础的危机。诗人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反思,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旧田:象征着农民的困境和国家的苛政。
  • 新田:象征着农民的新希望和国家的困境。
  • 执殳:象征着农民被迫从军的悲惨境遇。
  • 钱镈:象征着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旧田不粒犹征逋”反映了什么问题? A. 农民的困境 B. 国家的苛政 C. 农业生产的破坏 D. 农民的反抗

  2. “新田为渊租未除”中的“渊”比喻什么? A. 新田的困境 B. 农民的希望 C. 国家的繁荣 D. 农业的丰收

  3. “农来为兵强执殳”揭示了什么? A. 农民的困境 B. 国家的苛政 C. 农民被迫从军的悲惨境遇 D. 农业生产的破坏

答案: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悯农》(李绅):反映了农民的苦难和社会的不公。
  • 《田家》(范成大):揭示了农民的困境和国家的苛政。

诗词对比:

  • 《悯农》(李绅)与《九悯九首 其八》(祝允明):两首诗都反映了农民的苦难和社会的不公,但李绅的诗更侧重于对农民的同情,而祝允明的诗则更侧重于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歌选》
  • 《祝允明诗集》
  • 《中国古代农民问题研究》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南歌子 浣溪沙 谒金门 好事近 其四 水调歌头 其二 赵倅生辰 西江月 江城子 其二 江城子 其一 惜奴娇 其一 菩萨蛮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舌字旁的字 儿字旁的字 包含拘的成语 再生产 左宜右有 呜噜 撼地摇天 聘弓 彐字旁的字 隐侯体 攀高枝儿 拿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贵人眼高 己字旁的字 气字旁的字 帕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蹈常习故 迓鼓 包含津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