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2:44: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44:36
山中即目二首
作者:戴复古 〔宋代〕
茅屋七五聚,沙汀八九磬。
梯山畦麦秀,囊石障溪湍。
父老鸡豚社,儿童梨栗盘。
幽居有馀乐,奔走愧儒冠。
这首诗描绘了山中的宁静生活:茅草屋在山中聚集,沙滩上有几个石磬。梯田里的麦子正茂盛,石头阻挡着溪水的湍流。村里的父老养着鸡和猪,孩子们在玩耍,手里拿着梨和栗子。在这样的幽静生活中,享受着余下的快乐,而我却因忙于奔波而感到羞愧,未能像儒生那样安心。
戴复古,字景山,号复古,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往往关注乡村生活和自然景色,流露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创作于戴复古隐居于山林之间时,体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世俗繁忙的反思。诗中描绘的生活场景,传达出一种恬淡、宁静的情感。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一个理想化的山中生活场景,表现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繁忙的反思。诗的开头以“茅屋七五聚,沙汀八九磬”两句描绘出村庄的宁静和自然的和谐,接着“梯山畦麦秀,囊石障溪湍”则通过麦子和溪水的描写,表现出山中生活的丰收与安宁。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人们的生活状态,“父老鸡豚社,儿童梨栗盘”描绘了村民的日常生活,展现出一种温暖的乡土气息。而最后两句“幽居有馀乐,奔走愧儒冠”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在享受山中生活的同时,却对世俗的追求感到不安和羞愧。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反映出对社会责任和个人选择的思考。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与乡村生活的向往,表现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珍视与对繁忙社会的反思,体现了对人际关系和生活方式的深刻思考。
诗中提到的“茅屋”有几座?
“阶梯上的麦子”指的是哪种意象?
诗人对乡村生活的态度是:
对比《山中即目二首》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两者都体现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但戴复古的诗更多地反映了对世俗生活的反思,而陶渊明则更强调归隐的决心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