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00: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00:01
陆游的《次韵和杨伯子主簿见赠》原文如下:
斋戒叩头牋天公,
幸矣使我为枯蓬。
枯蓬於世百无用,
始得旷快乘秋风。
此生安往失贫贱,
白发萧萧对黄卷。
今人虽邻有不觌,
古人却向书中见。
猿啼月落青山空,
旧隐梦寐思东蒙。
不愿峨冠赤墀下,
且可短剑红尘中。
终年无人问良苦,
眼望青天惟自可。
怜对酒不敢豪,
它日空浇坟上土。
文章最忌百家衣,
火龙黼黻世不知。
谁能养气塞天地,
吐出自足成虹蜺。
渡江诸贤骨已朽,
老夫亦将正丘首。
杜郎苦瘦帽擫耳,
程子久贫衣露肘。
君复作意寻齐盟,
岂知衰懦畏后生。
大篇一读我起立,
喜君得法从家庭。
鲲鹏自有天池著,
谁谓太狂须束缚?
大机大用君已传,
那遣老夫安注脚。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对理想的追求。诗人在斋戒时向天公叩头,庆幸自己虽然如枯蓬一般无用,但却能在秋风中感到快意。人生在世,不必在乎贫贱,与黄卷(书籍)相对,尽管今人相邻却不相见,古人与书中却能相识。猿啼声中月落,青山空阔,隐居的旧梦仍在心里徘徊。不愿在高官厚禄之下,宁可在红尘中持短剑行走。整年无人倾听我的苦衷,仰望青天只能自怜,面对酒杯不敢豪饮,未来只怕会在坟前洒土。文章最忌浮华,世人却对此不知。谁能把气节养得如天地般宽广,吐出自足的才能,犹如虹蜺般绚烂。渡江的贤者已然骨化,我老了也将归入土中。杜甫虽然贫瘦,程颢却衣衫露肘。你们却还想着寻求齐聚,岂知我已衰老懦怯,惧怕年轻人。读了你这篇大作,我不禁起立,欣喜于你从家庭中得法。鲲鹏自有天池,谁说我狂妄就该束缚?你所传的大机大用,我也希望能有一席之地。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文学家。他一生致力于诗歌创作,作品风格豪放,内容多反映国家的前途与个人的遭遇。
这首诗作于陆游晚年,反映了诗人对自己处境的思考,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切感受,同时也流露出对年轻人的期望与对自身老去的无奈。
陆游的《次韵和杨伯子主簿见赠》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诗,诗中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理想的追求。诗人以“斋戒叩头牋天公”开篇,表达了对上天的敬畏与虔诚。接着,他以“幸矣使我为枯蓬”自嘲,虽然活得如同枯蓬一般无用,却在秋风中寻得一丝快意。这一对比揭示了诗人对生活的豁达态度,以及对世俗浮华的蔑视。
在诗中,陆游通过描绘白发苍苍的自己与书籍相对的场景,表达了对知识的追求与对时代变迁的感慨。他对古人的怀念,体现了他对知识传承的重视,而对现实的失落感则通过“终年无人问良苦”的句子得以体现。诗中充满了时光流逝与人生无常的感受,展现了陆游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宽广的胸怀。
整首诗传达出诗人对理想的坚持与对现实的反思,表现出对知识的尊重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人用什么方式向天公表达敬意?
诗中提到的“白发萧萧”指的是什么?
诗人对权贵的态度是:
陆游与杜甫的诗歌都表达了对个人命运与国家前途的思考,但陆游更倾向于个人理想的追求,而杜甫则更多关注国家的命运与民生的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