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4:48: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4:48:18
凤凰台上忆吹箫 和漱玉原韵
作者: 李继熙 〔近代〕
脸印红霞,眉含翠黛,见人佯自低头。
更鬓香风动,翻漾帘钩。
应是多情缘分,没著处,怎愿干休。
频来也,无分昼夜,那计春秋。
休休。轻颦浅笑,记逗向郎边,欲去还留。
念蘅芜回首,梦冷朱楼。
便有㕙毫千乘,难描得剪水双眸。
当初错,嗔伊不该,恼乱闲愁。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的美丽和情感,脸上映着红霞,眉目间含着翠绿,见到人时假装低下头。她的鬓发随着微风轻轻摇曳,帘钩也随之翻动。这一切似乎都是为了多情的缘分,然而却无处寄托,怎能轻易放下。她频繁地来访,无论白昼黑夜,根本不计较春秋时光。轻轻皱眉浅笑,回忆起与爱郎的甜蜜,欲走还留。想起那蘅芜的回首,梦中又见冰冷的朱楼。那双如水一般的眼睛,难以用笔描绘。当初的错,怨她不该,心中充满了烦闷的忧愁。
作者介绍:李继熙(字鸣皋,号钝庵),近代诗人,擅长词赋,作品多描写男女情感,语言清丽,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近代,社会变迁与个人情感交织,反映了女性的情感世界和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
这首《凤凰台上忆吹箫》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女子内心的情感波动。开篇以“脸印红霞,眉含翠黛”描绘出女子的绝美容颜,瞬间吸引了读者的目光。接着,诗人通过“见人佯自低头”的细节,展现了她的羞怯与柔情。这种细腻的情感描写,恰到好处地传达了女子的多情和心思。
此外,诗中反复提及“频来也,无分昼夜”,暗示了她对爱的执着与向往。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思念之情始终如一,仿佛时间在她的心中失去了意义。这种强烈的情感反映了人们在爱情中常常陷入的迷茫与期待。
最后,诗的结尾部分充满了对过往的追忆与遗憾,“当初错,嗔伊不该,恼乱闲愁”,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无奈与心痛。这种情感的起伏,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整首诗充满了情感的张力与艺术的美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女子的美丽和内心的情感波动,表达了对爱情的期待与无奈,体现了深厚的情感和细腻的描写风格。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脸印红霞”形容的是谁的容貌?
“频来也,无分昼夜”表达了什么情感?
“剪水双眸”是用来形容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描绘了女性的情感与思念,语言清新,意境优美,可以与李继熙的作品进行对比,探讨两位诗人在情感表达和艺术风格上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