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1:12: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21:12:13
凤凰台上忆吹箫
淇水潺湲,爵台馺遝,中原泼火年光。
渐汤阴城下,陈迹荒凉。一带丝杨蘸马,
晴漪皱宛转长廊。萦人处,轻阴轻暝,
窨就鹅黄。思量。添些蝉韵,便一襟秋思,
那让吾乡。记离离水驿,小小虫娘。
白苧新裁春雪,凭肩处柳外贪凉。
中年也,情随飞絮,一样微茫。
这首诗描绘了在淇水边的景象,水流潺潺,爵台上面酒香四溢,时光在中原如火般流逝。慢慢地来到汤阴城下,眼前的遗迹显得荒凉。一带丝杨树影摇曳,映衬着晴天的涟漪,长廊的曲折如同柔和的波浪。在人们萦绕的地方,轻轻的阴影和微暗的夜色交织,恰似鹅黄的颜色。思索着,若是再添些蝉鸣,便能唤起一阵秋天的思绪,何尝不让我想起故乡。忆起那离离的水驿和小小的虫鸣。白色的苧麻如春雪般新裁,依偎在柳树外贪恋着凉意。即使到了中年,情感依然随飞絮而去,模糊而茫然。
作者介绍:陈维崧(约1626—约1700),字孟坚,号梦庵,清代诗人,以词见长,擅长抒情,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他的作品常常融合古典文学的精华,富于音乐感和画面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清代,正值作者经历人生的中段,感慨时光流逝与个人情感的变化。诗中对故乡的思念与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过往的追忆。
陈维崧的《凤凰台上忆吹箫》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反映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开篇描绘淇水的潺潺流动,勾勒出一种宁静而优雅的画面,接着提到中原的“泼火年光”,此处用“泼火”形容时光的无情流逝,增加了诗的情感张力。
诗中多次出现自然意象,如“丝杨”、“晴漪”等,展现了诗人的细腻观察和对自然的热爱。而“添些蝉韵,便一襟秋思”的意象,既是对夏秋交替的描绘,也是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的升华。整首诗在表现自然美的同时,也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仿佛在诉说着中年人的无奈与沉思。
最后一句“情随飞絮,一样微茫”,以飞絮作为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暂和情感无常的感叹,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整首诗在音韵、意象、情感表达上都达到了和谐统一,展示了陈维崧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故乡思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情感真挚而深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本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陈维崧
C. 杜甫
诗中提到的“淇水”是指哪个地方的河流?
A. 黄河
B. 淇河
C. 长江
“情随飞絮,一样微茫”中“飞絮”象征着什么?
A. 生命的脆弱
B. 时光的流逝
C. 情感的飘渺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陈维崧的《凤凰台上忆吹箫》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均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往昔的追忆。李清照的词作更偏向于细腻的情感描写,而陈维崧则通过丰富的自然意象展现时间的流逝。两者在风格上各有特色,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