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6:12: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6:12:51
原文展示:
放船 李东阳 〔明代〕
日出风亦静,卧闻双橹鸣。 起看林峦过,始知我舟行。 轻鸥逆素浪,幽草迎人生。 清晖散宿霭,远日增春明。 风帆疾于鸟,颇快青云程。 岂不惜行路,怀归意先征。 浮云西北驰,默然伤我情。
白话文翻译:
太阳升起,风也平静,我躺着听到双橹的声音。 起身看到树林和山峦经过,才知道我的船在行驶。 轻盈的海鸥逆着白色的波浪飞翔,幽暗的草地似乎在迎接人们。 清晨的光辉驱散了夜雾,远处的太阳增添了春天的明亮。 风帆比鸟儿飞得还快,我感到非常愉快,仿佛在青云之上。 我怎能不珍惜这段旅程,但心中早已怀有归乡的念头。 浮云向西北方向奔驰,默默地触动了我的情感。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东阳(1447-1516),明代文学家、政治家,字宾之,号西涯,江西南昌人。他的诗文风格清新自然,尤以山水诗著称。此诗可能创作于他的一次旅行中,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归乡的渴望。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船上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旅途的珍惜和对家乡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晨的船行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物的变化,展现了诗人对旅途的深刻感受。诗中“日出风亦静”一句,既描绘了清晨的宁静,又隐喻了诗人内心的平和。随后的“卧闻双橹鸣”和“起看林峦过”,通过声音和视觉的转换,巧妙地表达了船行的动态。诗中的“轻鸥逆素浪”和“幽草迎人生”,以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自然的和谐与美丽。而“清晖散宿霭”和“远日增春明”,则进一步以光影的变化,增强了诗的意境。最后,诗人通过“风帆疾于鸟”和“浮云西北驰”的对比,表达了对旅途的珍惜和对归乡的渴望,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旅途的珍惜和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感慨。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卧闻双橹鸣”一句,通过什么感官来表达船行的动态? A. 视觉 B. 听觉 C. 嗅觉 D. 触觉 答案:B
诗中“轻鸥逆素浪”一句,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拟人 B. 比喻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B
诗中“怀归意先征”一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对旅途的珍惜 B. 对家乡的思念 C. 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感慨 D. 对自然的欣赏 答案:B
诗中“浮云西北驰”一句,比喻了什么? A. 思绪的飘忽不定 B. 旅途的愉快 C. 自然的和谐 D. 清晨的宁静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