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戴文进画菊

《戴文进画菊》

时间: 2025-04-30 21:40:58

诗句

黄花开满院前坡,醉杀西江计汝和。

忽见钱塘著色画,不知秋色较谁多。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40:58

原文展示:

戴文进画菊 李东阳 〔明代〕

黄花开满院前坡, 醉杀西江计汝和。 忽见钱塘著色画, 不知秋色较谁多。

白话文翻译:

院前的坡地上开满了黄色的菊花, 醉倒了西江的计汝和。 忽然看到钱塘的彩色画作, 不知道秋天的景色谁能比得更多。

注释:

  1. 黄花:指菊花,因菊花在秋天开放,颜色多为黄色,故称。
  2. 醉杀:极度陶醉。
  3. 西江:指江西,计汝和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同乡。
  4. 钱塘:今杭州,以风景秀丽著称。
  5. 著色画:指色彩鲜艳的画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东阳(1447-1516),字宾之,号西涯,明代文学家、书法家、政治家。他的诗文风格清新自然,尤其擅长写景抒情。此诗可能是作者在观赏戴进(戴文进)的菊花画作后有感而发。

创作背景: 此诗描绘了作者在欣赏戴进的菊花画作时的感受,通过对菊花盛开的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秋天美景的赞美和对艺术作品的欣赏。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菊花盛开的景象的描绘,展现了秋天的美丽和生机。首句“黄花开满院前坡”直接描绘了菊花的盛开,黄花的色彩和满院的景象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第二句“醉杀西江计汝和”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这美景的极度陶醉。后两句“忽见钱塘著色画,不知秋色较谁多”则通过对比,将现实中的秋色与画中的秋色相比较,表达了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对秋天美景的无限赞美。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菊花的描绘,传达了对秋天和艺术的热爱。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首句通过“黄花”和“满院前坡”描绘了菊花的盛开,营造了一个秋天的景象。
    • 第二句用“醉杀”夸张地表达了作者对这美景的陶醉。
    • 第三句“忽见钱塘著色画”引入了画作,增加了诗的艺术感。
    • 第四句“不知秋色较谁多”通过对比,表达了对秋天的无限赞美。
  2. 修辞手法:

    • 夸张:“醉杀西江计汝和”中的“醉杀”夸张地表达了作者的陶醉程度。
    • 对比:通过将现实中的秋色与画中的秋色相比较,增强了诗的艺术效果。
  3.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菊花的描绘,表达了对秋天美景的赞美和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传达了对自然和艺术的热爱。

意象分析:

  • 黄花:菊花的象征,代表了秋天的美丽和生机。
  • 满院前坡:描绘了菊花的盛开,营造了一个秋天的景象。
  • 钱塘著色画:引入了艺术作品,增加了诗的艺术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黄花”指的是什么? A. 菊花 B. 桂花 C. 梅花 D. 桃花

  2. “醉杀西江计汝和”中的“醉杀”是什么意思? A. 喝醉了 B. 极度陶醉 C. 杀死 D. 迷醉

  3. 诗中的“钱塘著色画”指的是什么? A. 钱塘江的风景画 B. 戴进的菊花画作 C. 杭州的山水画 D. 宋代的画作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通过对菊花的描绘,表达了对秋天和往事的怀念。
  • 杜甫的《登高》:通过对秋天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局的感慨。

诗词对比:

  • 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与李东阳的《戴文进画菊》都通过对菊花的描绘,表达了对秋天的赞美,但苏轼的诗更多地融入了对往事的怀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李东阳诗集》:收录了李东阳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收录了多首古代诗人的作品,可以进行比较阅读。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浣溪沙 浣溪沙六首·前题 其二 浣溪沙 浣溪沙 其四 小游仙 浣溪沙 其二 浣溪沙 过昆山千灯,顾亭林故里也 浣溪沙 浣溪沙 登旧府院新楼远眺有感 浣溪沙 有感 浣溪沙 穷阴凝闭,闷极成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海沸山裂 鼻字旁的字 瓜字旁的字 居徒四壁 偏听偏言 英风 申诏 龙字旁的字 包含鹃的词语有哪些 鳥字旁的字 缚鸡弄丸 弋字旁的字 兼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天下归心 鹰睃狼顾 捕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乳养 枪头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