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7:55: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7:55:53
玉辇曾闻天上过,千官扈从驻滦河。
万方喜见车书混,四海宁知战伐多。
杳杳归心随白雁,萧萧残照落苍波。
春风麦秀愁难尽,回首悲歌可奈何。
曾经听说玉辇(指帝王的车驾)在天上经过,许多官员随行驻守滦河。
万方的人们欢欣鼓舞地看到车书(指皇帝的文书)混杂而来,四海之内怎能知道战乱之多?
遥远的归心随同白雁而去,萧萧的余晖在苍茫的波涛上渐渐消逝。
春风中麦田的秀丽让我愁苦难以尽诉,回首往事悲歌又该如何面对?
作者介绍:
吴世忠,明代诗人,生活在明中期,曾任职于朝廷,因而对国家大事有较深的观察与思考。他的诗歌以自然景物和人事感悟见长,常流露出对时局的担忧与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明代的某个动荡时期,诗人通过回忆往昔的繁华与现状的对比,表达了对国家安定和个人归属的思考,体现了他对社会动乱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
《追昔》通过回忆往昔的繁华与现状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深刻思考。开篇的“玉辇曾闻天上过”,勾勒出一幅昔日帝王巡游的盛景,仿佛一切都在光辉之下。然而,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逐渐揭示了背后的隐忧,万方人民虽欢欣鼓舞,但却难以知道战争的频繁与苦痛。这里,诗人运用强烈的对比手法,从宏观的国家之事逐渐转向个人的情感。
“杳杳归心随白雁”,这一句诗运用了意象的转换,白雁象征着远方与归属,诗人的归心如雁,思乡情愈加浓厚。而“萧萧残照落苍波”,则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夕阳的余晖映衬出诗人的孤独与哀伤。
最后两句“春风麦秀愁难尽,回首悲歌可奈何”,在优美的春风与丰收的麦田中,诗人却感到无尽的愁苦,流露出一种对往昔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无奈。整首诗在抒发个人情感的同时,深刻反映了时代的动荡与人心的悲凉,具有很强的历史感与诗意。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往昔繁华的追忆与现实动荡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对安定生活的渴望,传递出一种无奈与悲伤的情感。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的层次和情感,也反映了诗人对家庭、国家、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测试:
“玉辇”指的是什么?
A. 普通马车
B. 帝王的车轿
C. 农民的牛车
诗中提到的“白雁”象征什么?
A. 战争
B. 思乡
C. 财富
“萧萧残照”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孤独与时间流逝
C. 富裕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到不同诗人在面对相似主题时的不同情感表达与艺术风格。
这些书籍可以帮助深入理解古诗词的艺术魅力与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