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5:22: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22:30
原文展示:
遗庙荒凉古木稠,
孤忠千载思悠悠。
频摧北虏三千士,
独障南藩百二州。
落日旌旗迷大泽,
屯云剑戟枕长流。
当年玉辇西还日,
勋业谁将汗简收。
白话文翻译:
这座古老的庙宇荒凉,四周密布着古木,
孤独的忠臣事迹千载流传,思绪悠远。
曾多次摧毁北方敌军,屠杀三千士兵,
独自保卫南方的百二州。
夕阳西下,旌旗在大泽上显得迷离,
云屯剑戟,仿佛在长河之畔安卧。
当年玉辇西归的那一天,
谁还会将他的功勋记录在册呢?
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孤忠”可指历史上忠于国家、为国捐躯的忠臣,如屈原、李广等。通过对这些历史人物的缅怀,表达了对忠诚和英勇精神的敬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世忠,明代诗人,以其豪放激昂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反映对历史的思考和对忠臣义士的敬仰。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明代,正值国家动荡之际,诗人以此歌颂忠臣的事迹,表达对国家的关怀与对忠诚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座荒凉的庙宇,表达了对历史上忠臣的感慨与追思。诗的开头用“遗庙荒凉古木稠”引入,既展示了庙宇的凋零,又象征着忠诚精神的流失。接下来的“孤忠千载思悠悠”更是将读者的思绪引向历史的深处,呈现出一种孤独与无奈。
诗中对北方敌军的“频摧”,与南方的“独障”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出忠臣的伟大与无畏。而“落日旌旗迷大泽”则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象,表达了时光荏苒、英雄事迹渐被遗忘的无奈。最后的“勋业谁将汗简收”更是发人深省,历史的功勋往往被尘封,真正的英雄却难以得到应有的纪念。
整首诗情感深沉而内涵丰富,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忠臣的敬仰与对国家命运的深思。同时也反映出一种对忠义之士的怀念与对英勇精神的传承。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对历史忠臣的怀念与敬仰,同时也反映出对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呼唤后人铭记历史,传承忠义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孤忠”指的是谁?
诗中“落日旌旗迷大泽”表达了什么意境?
“频摧北虏”中的“北虏”指的是什么?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吴世忠的《过张鲁公祠》与李白的《将进酒》在主题上都传达了对历史的反思,但李白更多表现出豪情壮志,而吴世忠则更显感慨与怀念。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历史视角与情绪表达。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