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2:33: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33:02
海棠春•晚浴
作者: 董以宁 〔明代〕
梧桐月暗人无影。私瞰处旧愁都醒。
灯晃背湘帘,玉堕春波冷。
金钗卸向银华镜。拂拭久绿云犹整。
箫局漫熏衣,几度添宫饼。
梧桐树下,月光昏暗,人影皆无。我在私下凝望,旧日的忧愁都醒来了。
灯光摇曳在湘帘的背后,春水冷冷,仿佛玉石一般沉落。
金钗卸下,映照在银色的华丽镜子上。轻轻拂拭,久违的绿云依然整齐。
箫声漫漫,衣袂轻扬,几度添上宫中的点心。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湘帘”可以联想到《离骚》中屈原对湘江的描写,表现出一种哀愁的情感。
作者介绍
董以宁,明代女诗人,生平不详。她的诗作多以细腻的情感和深邃的意境著称,常常围绕爱情、思乡等主题展开。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女性在社会中逐渐获得一定地位,诗人通过描写个人情感,反映了当时女性的内心世界与生活困境。
《海棠春•晚浴》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女性特有的情感体验。全诗以“晚浴”为引子,描绘出月下的寂静与幽怨。开头两句“梧桐月暗人无影”,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与无助,仿佛在暗夜中徘徊的灵魂。接下来的描写则充满了对往昔的追忆与感伤,尤其是“旧愁都醒”,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的缅怀和对现实的无奈。
在描写场景时,诗人巧妙地运用了灯光、窗帘、春波等意象,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尤其是“灯晃背湘帘”,给人一种摇曳不定的感觉,仿佛在暗示着情感的波动与不安。之后的“金钗卸向银华镜”,则寓意着女子的美丽与脆弱,金钗的卸下象征着一种卸下伪装的脆弱状态。
最后几句对箫声和宫饼的描写,不仅表现了女性生活的细腻与奢华,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繁华背后的孤独感的反思。整首诗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构建出一种典雅而忧伤的氛围,使读者感受到深刻的情感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女性的视角,探讨了孤独与内心挣扎,借助细腻的描写表现出对往昔的思念与对现实的无奈,同时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美。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的“金钗”象征什么?
A. 财富
B. 美丽与身份
C. 孤独
“灯晃背湘帘”中“灯”所代表的意象是什么?
A. 温暖
B. 孤独
C. 繁华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
A. 欢乐
B. 忧伤
C. 激昂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海棠春•晚浴》与李白的《静夜思》进行对比。两者都表现了对夜晚的思考,但董以宁的诗更侧重女性的内心感受,而李白则更多表现对故乡的思念。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