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34: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34:58
送苏伯修参政之京兆尹任三首 其二
作者: 高明 〔元代〕
上苑东风珂佩鸣,
宫莺初啭隔花声。
天清北口烟尘净,
云去西山雨雪晴。
畿甸居民瞻奉使,
衣冠国子拜先生。
汉家张赵何须数,
待看皋夔致太平。
在上苑的东风中,佩饰发出清脆的鸣声,
宫中的黄莺初次在花丛中啼叫。
北口的天空清澈,烟尘都已消散,
西山的云彩散去,雨雪也已晴朗。
京畿的百姓恭敬地迎接使者,
衣冠楚楚的国子们向先生致以敬礼。
汉朝的张、赵何必再数,
只待皋夔来带来太平盛世。
高明,元代戏剧作家,因其在元杂剧领域的成就而闻名。其作品语言生动,情感真挚,常以描写社会生活和人情世故为主。
此诗作于高明送别苏伯修赴京任职之际,体现出对友人的祝福和期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政治安定与太平盛世的渴望。
这首诗以清新的春景开篇,运用了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诗中以“上苑东风珂佩鸣”引出,展现出春天的气息,衬托出即将到来的新的政治局面。紧接着,黄莺的啼叫与花声相隔,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暗示着人们对新生活的期待。
接下来的“天清北口烟尘净,云去西山雨雪晴”则突出了自然环境的净化,象征着政治局势的清明与安定。而“畿甸居民瞻奉使,衣冠国子拜先生”则展示了百姓对新任官员的尊敬与期待,表现了社会对明君的仰慕。最后两句“汉家张赵何须数,待看皋夔致太平”则展现了诗人对理想政治的期盼,寓意着希望通过新的政治体制实现国家的繁荣。
整首诗在优美的自然景象中融入了深刻的政治寓意,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祝福与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展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新任官员的祝福与期待,寄托了人们对社会安定、太平盛世的渴望,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诗中提到的“上苑”指的是哪里?
A. 皇宫
B. 官员的住所
C. 王园
诗中提到的“皋夔”象征着什么?
A. 和平
B. 战争
C. 贫困
诗中“天清北口烟尘净”表现了什么?
A. 自然环境的恶劣
B. 政治的清明
C. 社会的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