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7:15: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7:15:38
长忆高峰,峰上塔高尘世外,
昔年独上最高层。月出见觚棱。
举头咫尺疑天汉,星斗分明在身畔。
别来无翼可飞腾,何日得重登。
我常常怀念那座高峰,峰顶的塔高耸入世外,
曾经我独自攀登到最高的地方。月光照耀下我见到了如觚的山脊。
我仰头望去,似乎就能触摸到银河,星星清晰可见就在身边。
自从离开那里就没有翅膀可以飞翔,何时才能再度重登那座高峰?
本诗提到的高峰和银河,常常在古代诗词中象征着追求理想和精神的寄托。高峰代表着高远的理想与追求,银河则象征着无尽的浩瀚与美好。诗人通过对高峰的怀念,表达了自己对曾经理想的追求与现状之间的失落感。
作者介绍: 潘阆,宋代词人,生平不详。其词作风格清新、婉约,常表现出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个人情感的深刻抒发。
创作背景: 《忆馀杭十首》是潘阆对余杭地区的怀念之作,表达诗人在游历后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诗作产生在社会动荡的背景下,诗人借景抒情,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过往岁月的思索。
这首诗通过描绘高峰的景象,以及对过去时光的追忆,展现了诗人对理想和自由的渴望。开篇“长忆高峰”便直接抒发了对高峰的怀念,接着通过描写高峰上的塔和月光下的山脊,呈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诗中“举头咫尺疑天汉”一句,展现了诗人对星空的仰望与向往,似乎在呼唤着一种更高的精神归宿。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再度重登高峰的渴望,流露出一种无奈与惆怅。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对自然的细腻描绘,又深藏着对人生理想的思考,给人以深刻的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通过对高峰的怀念,反映诗人对理想与自由的追求,以及对失去的无奈与惆怅。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高峰”象征什么?
A. 珍贵的物品
B. 理想与追求
C. 普通的山丘
“月出见觚棱”的“觚棱”指的是?
A. 一种花卉
B. 山脊的形状
C. 一种酒器
诗人对“重登”的渴望表现了什么情感?
A. 对过去的无奈
B. 对未来的希望
C. 对现实的满足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庐山谣》相比,潘阆的《忆馀杭十首 其七》更加强调对内心情感的抒发,而李白则更多地展现了对自然的豪放与壮丽。两者在意象的运用上各有千秋,前者偏重于景物描绘,后者则更注重情感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