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1:27: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1:27:40
洒泉子
潘阆 〔宋代〕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
来疑沧海尽成空。
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
手把红旗旗不湿。
别来几向梦中看,
梦觉尚心寒。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观潮的深切怀念,描绘了人们在江边观潮的热闹场景。潮水似乎让人怀疑无边的大海是否已化为虚无。在那万千鼓声的轰鸣中,勇敢的弄潮儿在涛头屹立,手握红旗,旗帜却毫发无损。自从离开后,几次在梦中回想那场景,醒来时心中仍感到一丝寒意。
“观潮”自古便是文人雅士所喜爱的一项活动,尤其是在钱塘江的潮水中,早在唐代就有诗人以此为题材。潘阆的这首词,灵感或受到了历史上著名的“钱塘江大潮”的影响,表现出对壮阔自然景象的敬畏与思考。
作者介绍
潘阆(生卒年不详),字景山,号青山,南宋时期的词人,擅长小令,风格清新婉约,常以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为主题,作品多表现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不安,潘阆通过描绘壮观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心中对豪情与勇气的渴望,试图在纷乱的社会中寻求一丝精神上的慰藉。
《洒泉子》是潘阆的一首经典之作,展现了词人对观潮的深刻情感和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开篇即以“长忆观潮”引入,表现出强烈的怀旧情绪,接着描绘了“满郭人争江上望”的热闹场面,展现出人们对潮水的渴望和期待。紧接着“来疑沧海尽成空”一句,表达了观察潮水时的震撼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仿佛让人置身于无边的空旷之中。
“万面鼓声中”则渲染了观潮时的气氛,鼓声如潮,激昂热烈,令人心生澎湃。接下来,通过“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的描写,展现了弄潮儿的勇气与豪情,红旗的“旗不湿”象征着无畏与坚韧,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最后两句“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则将情感推向高潮,梦中的回忆与现实的心寒形成强烈对比,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现状的无奈,给人留下了深刻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现了对自然壮观的敬畏与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和现实生活的无奈,情感深邃而复杂。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词人复杂的情感世界,既有对壮观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词测试
诗中“弄潮儿”指的是谁?
A. 观潮的游客
B. 勇敢的挑战者
C. 渔民
D. 诗人本人
诗歌表达了对潮水的什么情感?
A. 害怕
B. 怀念和敬畏
C. 无所谓
D. 恐惧
“梦觉尚心寒”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开心
B. 思念与无奈
C. 生气
D. 满足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描绘了日出时分的壮丽景象,而杜甫的《登高》则表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观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思考。
推荐书目
这些书籍提供了更深入的古典诗词分析和相关背景知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潘阆及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