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万春院 其二

《万春院 其二》

时间: 2025-05-02 12:41:36

诗句

午斋香饭本盂耕,坐向孤庵思愈清。

下目平原千万里,稻花风自掌中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41:36

原文展示:

万春院 其二
作者: 释怀琏 〔宋代〕

午斋香饭本盂耕,
坐向孤庵思愈清。
下目平原千万里,
稻花风自掌中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午后,诗人正在享用香喷喷的素饭,内心却愈发清明。透过孤独的小庵,他俯视着无垠的平原,感受到稻花随风而生的生机。

注释:

  • 午斋:指中午的素食。
  • 香饭:指美味的米饭,通常指素饭。
  • 盂耕:指用盂(盛饭的器皿)来耕作,隐喻简单的生活方式。
  • 孤庵:指孤独的小庙或小庵,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 下目:俯视,低头看。
  • 平原:广阔的田野。
  • 千万里:形容平原的辽阔。
  • 稻花:稻谷开花的时节,象征丰收。
  • 风自掌中生:形象地描绘风吹过稻花的情景,生动且富有诗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怀琏,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其诗多描写自然景色和隐逸生活,反映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万春院 其二》创作于一个宁静的午后,诗人可能身处一个与世隔绝的环境,借此表达对自然和简朴生活的热爱,反映了宋代文人追求内心宁静的理想。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清新的意象展现了诗人恬淡的生活态度和内心的宁静。首句“午斋香饭本盂耕”既描绘了诗人在午后享用素食的情景,也隐含了对农耕生活的向往。诗人将自己的生活与自然紧密相连,通过简单的饮食和清幽的环境,体会到了一种深刻的满足与宁静。

接下来的“坐向孤庵思愈清”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独处时的思考,孤庵不仅是诗人栖身之处,也象征着一种远离尘嚣的自由状态。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思绪愈加清晰,心灵愈加纯净。

最后两句“下目平原千万里,稻花风自掌中生”则描绘了诗人俯视广袤稻田的壮丽景象,稻花随风摇曳,象征着丰收和生机。这种自然的美好与诗人的内心宁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生命的气息和诗人的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午斋香饭本盂耕:诗人午饭时享用的素食,体现了他对简单生活的追求。
  2. 坐向孤庵思愈清:诗人在孤独的庵堂中静坐,思考更加清晰,体现内心的宁静。
  3. 下目平原千万里:俯视辽阔的平原,展现自然的广阔和诗人的视野。
  4. 稻花风自掌中生:稻花随风摇曳,生机勃勃,象征着丰收与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与自然相结合,表达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充实。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形成韵律感。
  • 意象:孤庵、平原、稻花等意象交织,形成丰富的自然画面。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他内心的宁静和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午斋:象征着简单、恬淡的生活。
  2. 孤庵:代表着隐逸和内心的宁静。
  3. 平原:象征着广阔的天地和丰收的希望。
  4. 稻花:象征着生命的繁荣和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午饭时享用的是什么? A. 肉食
    B. 素食
    C. 水果
    D. 面食

  2. 诗中描绘的环境是什么? A. 繁华的城市
    B. 宁静的庵堂
    C. 热闹的集市
    D. 乡间的酒家

  3. 诗人对自然的态度是: A. 忽视
    B. 热爱
    C. 恐惧
    D. 怀疑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by 李白
  • 《山中问答》 by 王维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中问答》:同样描写山林的宁静,但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对话,表达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状态。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集》
  • 相关学术论文和评论文章。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秋日杂诗 其四 秋日杂诗 其三 秋日杂诗 其二 秋日杂诗 其一 寄怀戴通乾 秋晚寄芥舟 怀刘司州 古碑 晚吹 状江南 仲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幺字旁的字 样当 奔走相告 弊衣箪食 像心适意 白头如新,倾盖如故 大亨 骨字旁的字 釆字旁的字 矢字旁的字 汶浊 厮迤厮逗 金字旁的字 侨旧 磨乾轧坤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