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万春院 其一

《万春院 其一》

时间: 2025-04-27 18:13:50

诗句

晚凭又阁望西东,细雨微烟澹碧空。

造物使谁匀画手,山川平远有无中。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13:50

原文展示:

晚凭又阁望西东,细雨微烟澹碧空。
造物使谁匀画手,山川平远有无中。

白话文翻译:

傍晚时分,我又在楼阁上眺望东西,细雨轻烟笼罩着清澈的天空。
大自然的造化,究竟是谁在调和这幅画卷?山川在远方,似有似无之间。

注释:

  • 晚凭:傍晚时分凭栏而立。
  • 又阁:再次站在高楼上。
  • 细雨微烟:细细的雨丝和轻烟,形容天气的朦胧。
  • 澹碧空:清澈的天空,显得空灵而淡泊。
  • 造物:指自然、宇宙的造化。
  • 匀画手:调和画面的艺术家。
  • 山川平远:山和水在远处,给人一种平和而遥远的感觉。
  • 有无中:存在与不存在之间,模糊不清的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怀琏,宋代诗人,其生平不详,作品多为抒情、咏物,风格清新脱俗,擅长用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观。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一个细雨绵绵的傍晚,诗人站在楼阁上,面对着自然景观,感受到细雨与远山的交融,表达了对自然造化的感慨与思考。

诗歌鉴赏:

《万春院 其一》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细雨飘洒的傍晚,诗人通过“晚凭又阁”的意象,引导读者进入一个静谧而悠远的场景。诗中“细雨微烟澹碧空”不仅描绘了景色的朦胧,更传达了一种淡淡的愁绪和思考。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与奇思妙想在“造物使谁匀画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句诗提问的方式,使得读者感受到一种追寻的渴望。此外,后半句“山川平远有无中”将诗人的思绪推向更深的哲理层面,山川的存在与虚幻之间,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尽的遐想与哲理的思考。整首诗以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思考,引发了对自然和生命的思索,表现了诗人对宇宙间造化之美的赞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晚凭又阁望西东:傍晚时分,诗人再次在高楼上眺望东西,表达了对景色的依恋。
  2. 细雨微烟澹碧空:细雨和轻烟笼罩,营造出一种恬静而朦胧的氛围,增强了诗的意境。
  3. 造物使谁匀画手:诗人以“造物”提问,反映出对自然之美的敬畏与思考。
  4. 山川平远有无中:山水在远方的模糊状态,暗示着自然的神秘和无穷的想象空间。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比作画卷,强调其美丽与神秘。
  • 拟人:将造物视作有意识的存在,增强了诗的哲理性。
  • 对仗:诗中“西东”与“有无”形成对比,更突出诗意的深邃。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透过细雨与远山,诗人反思生命的意义与宇宙的奥秘,体现了对大自然的崇敬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一天的结束,隐喻着人生的沉思。
  • 细雨:象征着柔情与思绪,带有淡淡的忧伤。
  • 山川:代表着自然的壮丽与永恒,象征着广阔的生命与历史。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晚凭又阁”的意思是什么? A. 早晨站在山顶
    B. 傍晚在阁楼上
    C. 中午在河边
    答案:B

  2. “细雨微烟”描绘的是什么样的天气? A. 晴天
    B. 雾霭
    C. 细雨飘洒
    答案:C

  3. 诗中提到“造物使谁匀画手”,这句中的“匀画手”指的是什么? A. 画家
    B. 自然
    C. 诗人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与释怀琏《万春院 其一》,两者都有对自然的描写,但杜甫更多的是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而释怀琏则更注重个人的感受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学术论文《宋代诗歌的自然观》

这份内容涵盖了原诗的展示、白话文翻译、注释、背景介绍、鉴赏、解析、意象分析、互动学习以及相关作品推荐,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与欣赏这首诗。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东皋十首 其五 东皋十首 其二 题僧法芝钟山诗后 赴广陵道中三首 其三 漫成呈文潜五首 其一 晚春二首 其二 晚春二首 其一 祷雨宿九曲池上三首 其一 赵开祖挽歌辞 王拱辰太尉挽辞二首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圹的词语有哪些 卝字旁的字 轴轳车 骨字旁的字 生料 日中必昃,月满必亏 句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比字旁的字 壮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角字旁的字 小死 根穷底究 敲竹杠 青工 借故推辞 示字旁的字 是可忍,孰不可容 旋踵即逝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