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3:54: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3:54:48
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
时时示世人,世人俱不识。
真正的弥勒佛,化身有千百亿。
时时显现于世人面前,然而世人却都无法识别。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弥勒佛是佛教信仰中的重要角色,象征着未来的希望与救赎。诗中提到“分身千百亿”,表现出弥勒佛的无处不在和广大慈悲,意在揭示世人虽有机会接触到真理,却常常因为无知而无法领悟。
作者介绍: 作者是宋代的一位僧人,具体名字不详。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禅宗兴盛,僧侣们的诗歌多以表达对佛教思想的理解和对人生的感悟为主。
创作背景: 此诗反映了作者对弥勒佛的信仰以及对世人的关切,表达了他对于人们在信仰与智慧方面的迷失的担忧。宋代社会逐渐世俗化,许多人对宗教信仰的理解逐渐淡薄,这种现象促使作者写下此诗,以警醒世人。
本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深刻地表达了弥勒佛的广泛存在与世人的盲目无知。诗的开篇直接点明主题:“弥勒真弥勒”,简单而有力,立即引起读者的注意。接下来的“分身千百亿”展现了弥勒佛的无边慈悲与无限显现,暗示着他随时随地都在关注着世人。而最后一句“世人俱不识”则是对现实的深刻批判,揭示出世人对真理的无知与漠视。这种对比形成鲜明的反差,使得末尾的情感更加沉重,令人深思。
整首诗在音韵上也具有较强的韵律感,简洁而有力的表达使得诗意更加深邃。通过这种简约而富有哲理的方式,诗人将复杂的佛教思想转化为易于理解的语言,鼓励人们去寻找和理解自己内心的真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本诗围绕着信仰与认知展开,揭示了人们在面对真理时的无知与漠然,反映了对信仰的思考与对世人心灵的关怀,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弥勒真弥勒”中的“弥勒”指的是哪位佛教人物?
诗中提到的“分身千百亿”指的是?
“世人俱不识”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题西林壁》中的“横看成岭侧成峰”不同,僧某的《偈》更关注内心的觉悟与对真理的追求。两者都呈现了对人生的思考,但侧重点有所不同,一个在于自然的变化,另一个在于信仰的理解与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