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9:16: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9:16:43
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
时时示世人,世人俱不识。
真正的弥勒佛,化身千千万万。
时常向世人显现,然而世人却都不识他。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弥勒佛的概念源于佛教经典,尤其是《大乘起信论》,在民间信仰中,弥勒佛被视为未来的救世主,寓意着未来的幸福和光明。诗中提到的“世人俱不识”,反映出人们对于佛教真理的无知和忽视。
作者介绍: 僧某,宋代僧人,具体生平不详,可能是一位隐名高僧。宋代是佛教盛行的时期,诗人们常通过诗歌表达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和领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佛教兴盛的宋代,反映出对弥勒佛教义的思考以及对世俗人的一种叹息。作者借用弥勒佛的形象,揭示人们对佛法的无知与漠视。
《偈 其二》以简练的语言揭示了深刻的哲理,表达了对弥勒佛的崇拜与对世人的无奈。诗的开头“弥勒真弥勒”强调了弥勒佛的真实存在,接着“分身千百亿”暗示了佛的无所不在和无形无相的特质。弥勒佛的化身多达千千万万,象征着慈悲和希望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中的普及。
然而,诗的后半部分“时时示世人,世人俱不识”则揭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悖论:尽管弥勒佛时常显现于世,世人却因种种原因无法认出他。这一对比不仅反映了人们对真理的漠视,也表现出一种失落和无奈的情感。诗人通过这种对立,表达了对世人无觉悟状态的感慨,仿佛在呼唤人们觉醒,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和世界。
整首诗简洁而富有哲理,结合了佛教思想与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具有很高的艺术和思想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弥勒佛的真实存在与世人对真理的无知之间的矛盾,呼唤人们对内心信仰的觉醒与反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弥勒真弥勒”中“弥勒”指的是哪位佛?
诗中提到“世人俱不识”,这反映了什么?
诗中“分身千百亿”暗示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同为佛教题材的《静夜思》相比,前者更多地反映出个人的思乡情怀,而《偈 其二》则侧重于对佛教教义的探讨和对世人无知的感慨。前者以情感为主,后者则以哲理为重,显示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思想深度。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