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20:58: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0:58:51
四祖山
作者: 王之道 〔宋代〕
黄梅西去一舍许,
奔走龙天瞻四祖。
师今何往昔何来,
占断金沙长作主。
须知至道本不灭,
岂独高名固非取。
偶传衣钵断三世,
遂配云中诏千古。
寺藏岩腹蟠地轴,
塔据峰巅立天柱。
棱层石栈斜瓮玉,
缭绕溪流缓萦组。
月明飞瀑百虹挂,
风撼长松万蛟舞。
路通涧谷横略彴,
树霭烟霞团缕数。
清阴扫径初入夏,
苍藓封庭新过雨。
留连归客获联辔,
邂逅主僧还接武。
请观异事花五叶,
愿结胜缘香一缕。
何人为作锦鸡梦,此意他年铭肺腑。
这首诗描绘了四祖山的景色与禅宗的精神。诗中提到黄梅雨季时的西去,走在通往四祖的路上,追寻师父的足迹,感慨师父的来去。诗人强调道理本质不灭,名声并不重要,偶然获得的传承却是千古的诏令。寺庙藏于岩石之中,塔楼高耸入云,描绘出壮丽的自然景观。月光下的飞瀑如同百虹悬挂,长松在风中摇曳,路途通向涧谷,树木缭绕在烟霞之中。夏日的清阴扫过小径,雨后的庭院被青苔覆盖。归来的旅客在此留连,偶遇主僧,感受着人与人之间的缘分和香火。最后,诗人感叹为何有人会做锦鸡梦,表达了对未来的期许与铭记。
作者介绍:王之道,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与佛教、禅宗相关,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观为题材,表达深邃的哲理。
创作背景:这首诗的创作大致是在宋代,诗人以四祖山为背景,结合个人的修行经验,反映了对禅宗的理解与感悟,同时也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
《四祖山》是一首以禅宗思想为核心的古诗,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哲理的思考。诗的开篇用“黄梅西去”引入,渲染了一种朦胧的时空感,给人以想象的空间。接着,诗人通过对四祖的追寻,表达了对师道的崇敬与对真理的渴求。
诗中运用了诸多意象,如“寺藏岩腹”、“塔据峰巅”、“月明飞瀑”等,既描绘了四祖山的壮丽风光,又隐喻着禅宗的深邃。特别是“月明飞瀑百虹挂,风撼长松万蛟舞”,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丽,更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在哲理上,诗人强调“至道本不灭”,让人意识到真正的道理是永恒不变的,而“高名固非取”则提醒人们不要过于追求名利。最后的“何人为作锦鸡梦”,则引发读者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富有哲理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四祖山的自然景观与禅宗思想,传达了对真理的追求与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强调内在的价值与永恒的真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四祖”指的是哪一方面?
A. 自然景观
B. 禅宗祖师
C. 历史人物
“何人为作锦鸡梦”是指什么?
A. 追求名利
B. 追求真理
C. 追求财富
诗中提到的“飞瀑”象征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财富
C. 名声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涵盖了《四祖山》的各个方面,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