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09:42: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09:42:07
水调歌头(赠汪亻秀才)
作者: 张元干 〔宋代〕
袖手看飞雪,高卧过残冬。
飘然底事春到,先我逐孤鸿。
挟取笔端风雨,快写胸中丘壑,不肯下樊笼。
大笑了今古,乘兴便西东。
一尊酒,知何处,又相逢。
奴星结柳,与君同送五家穷。
好是橘封千户,正恐楼高百尺,湖海有元龙。
目光在牛背,马耳射东风。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张元干在冬季的闲适和对春天到来的期待。他袖手旁观飞雪,安静地度过残冬,心中却感受到春天的气息。诗人想要追逐那孤独的鸿雁,借助笔墨表达内心的波澜,不愿意被世俗的束缚所限制。面对历史,他大笑不已,兴致勃勃地游历东西。酒杯在手,心中无所依,似乎在期待着与友人再次相逢。诗中提到的“奴星结柳”,暗指星象与人事的联系,表达了对命运的思考。在诗的最后,诗人以“牛背”和“马耳”的意象,展现出对自然的亲近与对自由的渴望。
张元干,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以其清新俊逸的诗风著称,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他的诗作多体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融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这首诗作于冬季,诗人在寒冷的冬季中,感受到春天的临近,表达了对春天和自由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与对友人的思念。
张元干的《水调歌头(赠汪亻秀才)》以飞雪、孤鸿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深沉的氛围。诗人在冬天的残酷中,表现出一种对春天的渴望与期待,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诗的开头,诗人袖手看飞雪,展现出一种超脱于世俗的洒脱态度,紧接着的“高卧过残冬”则描绘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接下来的“飘然底事春到”,则向读者传达出一种内心的期待与希望。
在诗中,张元干通过“挟取笔端风雨”来表达自己对写作的热爱以及通过文字抒发胸中丘壑的渴望,体现了他作为文人的自豪与坚持。“不肯下樊笼”则是对自由的向往与对世俗束缚的抗拒,表达了他不愿被现实所限制的决心。
最后,诗人以“目光在牛背,马耳射东风”结束,寓意对自然的亲近与对未来的自信。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自然的美,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整首诗通过对季节变迁、自由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命运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洒脱不羁的个性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中意象丰富,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自由的向往以及对人际关系的思考,展现出宋代文人特有的情怀与哲学思想。
诗中“袖手看飞雪”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态度?
A) 参与其中
B) 旁观者
C) 不在乎
D) 忧虑
“孤鸿”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友情
B) 自由与孤独
C) 繁荣
D) 自然
诗人对世俗的态度是?
A) 顺从
B) 反叛
C) 遇到困难就放弃
D) 无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