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三高堂

《三高堂》

时间: 2025-05-02 13:37:45

诗句

东华车马日滔滔,始觉三高分外高。

吴越衣冠几春梦,古今身世一秋毫。

临流久立迷烟艇,驾月归来认雪涛。

琢句不成风又起,寒蒲霜鬓两萧骚。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37:45

原文展示:

东华车马日滔滔,
始觉三高分外高。
吴越衣冠几春梦,
古今身世一秋毫。
临流久立迷烟艇,
驾月归来认雪涛。
琢句不成风又起,
寒蒲霜鬓两萧骚。

白话文翻译:

东华的车马声日夜汹涌,
这时才感到三高格外高耸。
吴越的衣冠曾几度如春梦,
古今的身世不过是秋天的毫毛。
在水边久立,迷失了烟雾中的小艇,
驾着月光归来,认得那雪白的涛声。
琢磨的句子未能成形,风又起,
寒蒲上霜鬓的我,感到两鬓萧瑟。

注释:

字词注释:

  • 东华:指的是东华山,象征高远、清雅。
  • 三高:可能指三座高山,象征着高远的境界。
  • 吴越:古代的两个地区,常用来代表江南的文化。
  • 秋毫:指细微的事物,形容身世的渺小。
  • 迷烟艇:烟雾中的小船,象征迷失方向。
  • 驾月:指乘着月光,形容诗人回归时的轻盈。
  • 寒蒲:指秋冬季节的蒲草,象征凋零。

典故解析:

  • 吴越衣冠:吴越是春秋时期的两大国,衣冠则象征文化与身份的象征。
  • 烟艇雪涛:象征着迷失与清晰的对比,体现了诗人对生活境遇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俞灏,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作品风格多样,常以清新脱俗的风格见长。其诗作多反映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的结合,富有哲理性。

创作背景:

《三高堂》创作于诗人闲游之际,寓意对生活的思考与自我境界的追求。诗中描绘了吴越之地的历史文化,反映诗人对古今身世的深刻感悟。

诗歌鉴赏:

《三高堂》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感慨的诗作,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和历史的思考。诗的开头,东华的车马声汹涌而来,给人一种壮阔的感觉,似乎是对历史洪流的感叹。而“三高”则象征着一种理想的境界,诗人在这种境界中深感渺小,反映出对自身价值的疑惑。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以吴越的历史衣冠为引,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与对现实的反思。古今身世如秋毫般渺小,暗示了人类在历史长河中的微不足道。诗人立于水边,迷失于烟雾中的小艇,象征着对人生方向的迷茫与不确定。

最后两句,琢句未成,风又起,表现了诗人创作过程中的挫折与不甘。寒蒲霜鬓则是一种自我感慨,暗示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无奈与感伤。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索,既有对历史的沉思,也有对自我的反省,深具哲理性与艺术美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东华车马日滔滔:描绘东华山的壮观景象,车马声如潮水般涌动,暗喻历史的辉煌。
  2. 始觉三高分外高: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对“三高”的认知更为深刻,象征理想的高度。
  3. 吴越衣冠几春梦:吴越的文化和历史宛如春梦般虚幻,表现对历史的追思。
  4. 古今身世一秋毫:古今身世如秋毫般渺小,强调个人在历史长河中的渺小与无奈。
  5. 临流久立迷烟艇:诗人立于水边,迷失在烟雾中的小艇,象征人生的迷茫。
  6. 驾月归来认雪涛:乘着月光归来,认得雪涛,象征对生活的重新认识与觉醒。
  7. 琢句不成风又起:创作过程中的挫折,风又起意味着新的挑战。
  8. 寒蒲霜鬓两萧骚:寒蒲与霜鬓表现了诗人的孤寂与对岁月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与自然景象相结合,以增强情感的表现。
  • 对仗:如“东华车马”与“三高分外高”,形成音韵的和谐。
  • 拟人:如“驾月归来”,赋予自然以人的行为,增强诗意。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历史流转与个人存在的深刻思考,表现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与对自身渺小的感悟,展现出一种哲理性的美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华:象征高远的理想与目标。
  • 吴越:古代文化的象征,代表历史的沉重。
  • 烟艇:象征迷失与不确定。
  • 雪涛:象征清晰与觉醒。

这些意象丰富了诗歌的内涵,展现了诗人对历史、自然与自我的多重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东华车马日滔滔”中的“滔滔”指的是什么? A. 水流声
    B. 车马声
    C. 风声
    D. 人声

  2. “吴越衣冠几春梦”一句中提到的“吴越”象征了什么? A. 个人的理想
    B. 古代的历史文化
    C. 现代的生活
    D. 自然的景观

  3. “寒蒲霜鬓”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受? A. 快乐
    B. 悲伤与孤独
    C. 自信与骄傲
    D. 忧虑与恐惧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桃花源记》与《三高堂》,同样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但《桃花源记》更侧重于理想社会的描绘。
  • 李白的《将进酒》强调豪情与人生的短暂,与《三高堂》的沉思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俞灏生平与作品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绝句二首 绝句二首 绝句 绝句 和尧夫打乖吟 登单州城楼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挤牙膏 杳拖 贝字旁的字 神完气足 奋毒 官卑职小 天无二日,民无二王 乘间击瑕 恩科 里居 问鼎之心 彐字旁的字 龝字旁的字 香字旁的字 肀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