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莆田杂诗二十首 其六

《莆田杂诗二十首 其六》

时间: 2025-05-06 01:57:04

诗句

十里壶公庙,喧传像逼真。

斧斤刳洞骨,风雨涩松鳞。

气象乾坤豁,涵濡草木春。

的应云闹处,藏得武陵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1:57:04

原文展示:

十里壶公庙,喧传像逼真。
斧斤刳洞骨,风雨涩松鳞。
气象乾坤豁,涵濡草木春。
的应云闹处,藏得武陵人。

白话文翻译:

在十里之外的壶公庙,喧闹传来逼真的神像。
斧头和锯子雕刻出洞穴的骨架,风雨打湿了松树的鳞片。
天地的气象宽广开阔,春天滋润着草木。
在这热闹的地方,藏有武陵人。

注释:

  • 十里壶公庙:指的是位于十里之外的壶公庙,壶公是道教的神灵。
  • 逼真:形容神像栩栩如生,仿佛真实存在。
  • 斧斤:斧头与锯子,用于雕刻。
  • 刳洞骨:雕刻出洞穴的结构。
  • :干燥或湿润的状态,形容松鳞因风雨而湿润。
  • 气象乾坤豁:指天地之间的气象宽广明亮。
  • 涵濡:滋润、涵养,形容春天的气候滋养草木。
  • 武陵人: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指隐居在桃花源中,不知世事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弇,宋代诗人,出身于文人家庭,擅长诗词,风格多样,作品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交织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与人文景观,表达了对理想生活和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壶公庙的场景,展现了浓厚的宗教氛围和自然之美。诗的开头描绘了庙宇的热闹与生动,神像的逼真仿佛让人感受到神灵的降临。接着,诗人以雕刻和自然风雨为背景,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表达了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诗中“气象乾坤豁,涵濡草木春”一句,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希望,充满了生动的自然气息。而最后一句“藏得武陵人”,则引入了隐逸的典故,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反映出一种对世俗喧嚣的超脱。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的礼赞,更是对内心宁静与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十里壶公庙,喧传像逼真:描绘庙宇的热闹气氛,神像的生动形象引人注目。
  • 斧斤刳洞骨,风雨涩松鳞:通过雕刻和自然环境的交融,强调人与自然的互动。
  • 气象乾坤豁,涵濡草木春:展现自然的广阔与生命的复苏,表达春天的生机。
  • 的应云闹处,藏得武陵人:以武陵人作结,传达隐逸与理想生活的主题。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庙宇和神像比作生动的存在,增强表现力。
  • 拟人:描绘自然景象时,赋予其情感,使诗句更具生动性。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对称,增强了韵律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理想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对生存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壶公庙:象征信仰与寄托人们希望的地方。
  • 神像:表现宗教信仰的具体形象。
  • 风雨:象征自然的力量与变化。
  • 武陵人:代表隐逸者的理想生活,象征着对世俗的逃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壶公庙”位于多远的地方? A. 五里
    B. 十里
    C. 二十里
    D. 三十里

  2. “藏得武陵人”指代的是什么人? A. 隐士
    B. 渔夫
    C. 商人
    D. 学者

  3. 诗中“涵濡草木春”描绘的是什么景象? A. 夏天的阳光
    B. 秋天的落叶
    C. 春天的生命复苏
    D. 冬天的寒冷

答案:1.B 2.A 3.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同样表现隐逸生活与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比较刘弇的《莆田杂诗》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均描绘自然环境与隐逸生活,但王维更侧重于山水之美,刘弇则注重人文气息与理想的结合。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陶渊明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菩萨蛮 菩萨蛮 寄外 菩萨蛮 菩萨蛮 菩萨蛮 其七 菩萨蛮 菩萨蛮 代于生答伯通仍用前韵 菩萨蛮 其三十二 菩萨蛮 灵严岚翠 菩萨蛮 寄怀撷芬二妹即和原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效捷 名正理顺 又字旁的字 四字头的字 字顺文从 薰以香自焚 包含期的词语有哪些 关门打狗 母字旁的字 包含筏的词语有哪些 炉亭 盆汤 包含翠的词语有哪些 豆字旁的字 干封 优优简简 包含夕的成语 亅字旁的字 衷襦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