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9:40: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9:40:57
大阿罗汉十有六,一一腾空见人足。手持贝叶坐禅林,称不动尊惟我独。
这幅阿罗汉像中有十六位大阿罗汉,他们都在空中显现着人类的双足。手中各持贝叶,坐在禅林之中,唯有我被称为不动尊。
曾几,字子期,号澄江,是宋代的一位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他的诗风清新俊逸,善于描写自然和人文景观,受到当时文人的广泛赞誉。
本诗写于曾几对陆务观所藏阿罗汉像的感悟之际。陆务观是一位著名的收藏家,他所藏的阿罗汉像代表了佛教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诗的创作背景与佛教文化的传播、艺术形式的表现密切相关。
这首诗通过对阿罗汉像的描绘,展现了佛教文化中超然的境界和深邃的哲理。诗中提到的“十有六”,不仅是对阿罗汉数量的简单叙述,更是对信仰的尊重与崇敬。每一位阿罗汉“腾空见人足”,这一意象不仅体现了他们的超脱与自在,也暗示了人间的渺小与无常。
“手持贝叶坐禅林”更是将佛教的静谧和修行的恬淡表现得淋漓尽致,贝叶作为古老的书写载体,代表了智慧与知识的传承。而“称不动尊惟我独”的自信表达,显示了诗人对自身修行状态的坚定信念,仿佛在宣示着个人的独特性与与众不同的精神之路。
整首诗充满了对佛教哲学的深刻思考,展现了曾几作为一位诗人,如何通过艺术形式来探索更深层次的生命意义。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佛教信仰的推崇和对个人修行的自信。它通过对阿罗汉像的描绘,展现了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理想。
诗中提到的阿罗汉有多少位?
“手持贝叶”在诗中象征什么?
“不动尊”指的是哪位佛教人物?
对比曾几的这首诗与李白的《静夜思》,可以发现两者在面对自然与人类自身的关系时,曾几更倾向于哲理的探讨,而李白则更关注个人情感的抒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