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35: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35:15
银蟾初上海天晴,一色玻璃万里明。
绛阙夜凉来凤翥,瑶台风细听鸾笙。
兔从玉界光中现,人向虹桥影里行。
坐久露华清入骨,恍疑今夜在蓬瀛。
初升的月亮在晴朗的天空中,银白色的光辉如同一块玻璃,照亮了万里无云的景色。夜晚凉爽,绛色的宫殿中,凤鸟飞舞,瑶台上的微风轻轻吹拂,令人倾听到那悠扬的乐声。兔子在玉界的光辉中出现,行人则在彩虹桥的影子里漫步。坐久了,露水的清凉沁入骨髓,恍惚中感觉今夜仿佛身处仙境蓬莱。
佘五娘,明代女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婉约细腻著称。她的诗歌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融合个人情感,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秋月》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月夜的美丽景色,寄托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和平与美好生活的渴望。
《秋月》以清丽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宁静美丽的月夜景象,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浪漫气息。开篇的“银蟾初上海天晴”便展示了明亮的月光和晴朗的天空,给人一种清新而愉悦的感觉。接着,通过“绛阙夜凉来凤翥”和“瑶台风细听鸾笙”,诗人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优雅的氛围,仿佛进入了一个仙境。
中间两句“兔从玉界光中现,人向虹桥影里行”,形象地描绘了月光下的生动场景,兔子与行人的出现,赋予了静谧的夜晚以生机和动感。这种对比不仅加深了月夜的神秘感,也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景。
最后两句“坐久露华清入骨,恍疑今夜在蓬瀛”,则是对月夜深沉思考的升华,露水的清凉沁入骨髓,让人感受到一种与世无争的宁静,仿佛置身于仙境,令人心向往之。整首诗在优美的意境中,蕴含着对美好生活和理想境界的追求,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夜景的赞美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中“银蟾”指的是哪个自然现象?
A. 太阳
B. 月亮
C. 星星
“人向虹桥影里行”中的“虹桥”象征什么?
A. 现实生活
B. 通往美好事物的路径
C. 逃避现实
诗中的“瑶台”指的是什么地方?
A. 现实中的地方
B. 传说中的仙境
C. 常见的山水
答案: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描绘了月夜的美景,但更多表现了孤独与饮酒的情思,与《秋月》的理想化仙境形成鲜明对比。
苏轼《水调歌头》:同样以月亮为主题,表达对人生的感慨,情感较为沉重,而《秋月》则显得更加轻盈与梦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