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35: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35:14
秋夜闻鹤
佘五娘 〔明代〕
银蟾初上海云收,
风送馀音过戍楼。
清唳添筹三鼓夜,
碧天惊露一声秋。
玉笙缥缈缑山去,
羽袂蹁跹赤壁游。
客枕遥闻应不寐,
月明何处放孤舟。
在初升的月光下,海面上的云彩逐渐消散,
微风送来余音,飘过戍楼。
清脆的鹤鸣声伴随着三更的鼓声,
在碧蓝的天空中惊醒了秋露。
那玉笙声缭绕,仿佛从缑山飞去,
轻盈的羽衣在赤壁间翩翩而舞。
我在客船上遥听鹤鸣,恐怕难以入睡,
明亮的月光下,不知孤舟停在何处。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赤壁”出自《三国演义》,是著名的赤壁之战发生地,象征着英雄豪情与壮丽的历史。
作者介绍:
佘五娘是明代著名女诗人,因才华横溢而受到文人的赞誉。她的诗歌常以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意象见长,擅长描写自然与人情。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秋夜,正处于一种孤寂而清冷的氛围中,可能受到了秋天的影响,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色的感悟与对远方的思念。
《秋夜闻鹤》通过描写秋夜的自然景观,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开篇的“银蟾初上海云收”便以生动的意象勾勒出一幅清冷的秋夜图景,月亮初升,云彩渐散,给人以宁静的感受。接着“风送馀音过戍楼”,则生动地描绘出微风中传来的鹤鸣声,宛若在夜空中轻轻荡漾,显得既遥远又亲切。
“清唳添筹三鼓夜”,这一句通过鹤鸣与夜鼓的结合,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夜的深沉。在这里,诗人以鹤鸣为纽带,连接起静谧的夜晚与悠远的思绪。接下来的“碧天惊露一声秋”,则强调了秋天的到来,露水被惊动,暗示着一种清新的气息。
后半部分“玉笙缥缈缑山去,羽袂蹁跹赤壁游”,则展现了一种飘逸的意象,仿佛乐声从缑山传来,轻盈的身影在赤壁间游弋,增强了诗人对美好景象的向往。最后两句“客枕遥闻应不寐,月明何处放孤舟”,表达了诗人因思绪而难以入眠的惆怅,孤舟的意象则凸显了孤独和思念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既清新又略带忧愁的氛围,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与对人生孤独的感叹。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秋夜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感悟与对人世间孤独的思考,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愁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银蟾”指的是什么?
a) 星星
b) 月亮
c) 太阳
诗中提到的“戍楼”是一种什么样的建筑?
a) 宫殿
b) 防御工事
c) 商业大楼
诗人通过哪种乐器表达了对自然的感受?
a) 琵琶
b) 玉笙
c) 古筝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