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谢景瞻送蒲石

《谢景瞻送蒲石》

时间: 2025-05-05 10:23:59

诗句

老子书斋可,虚明小弟成。

已交庭草翠,可少石蒲清。

拜受吾侪感,携擎此老情。

虚灵终藉服,岂但得长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0:23:59

原文展示:

老子书斋可,虚明小弟成。
已交庭草翠,可少石蒲清。
拜受吾侪感,携擎此老情。
虚灵终藉服,岂但得长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老子的书斋是可以的,虚明的小弟弟已经成才。我们已经在庭院中交汇了翠绿的草木,何不再增添一石一蒲,清心寡欲。拜谢你们的恩情,我将携带这份老朋友的情谊。虚灵之道终究是要靠修身养性,难道只是为了长生吗?

注释:

字词注释

  • 老子:指道家创始人老子,象征哲学智慧。
  • 书斋:指读书写作的地方。
  • 虚明:指内心清静明亮。
  • 庭草翠:庭院中的草木青翠。
  • 少石蒲:可添加石头和蒲草,意指清静。
  • 拜受:感激接受。
  • 携擎:携带和支撑。
  • 虚灵:虚无而灵动的状态。
  • 长生:长久的生命。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老子及其书斋可理解为对道家思想的引申,强调修身养性的重要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庄昶,明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词多表现出对道家思想的关注,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庄昶送别友人蒲石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和对道理的思考,反映了明代文人对友谊和精神追求的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整体上展现了庄昶对道家思想的深刻理解,并将其与友谊的情感紧密结合。首句“老子书斋可”开篇即引入老子的哲学,展示了庄昶对经典的推崇。接下来的“虚明小弟成”则表明了他对后辈的期待与鼓励,反映了他作为长者的宽厚。

“已交庭草翠,可少石蒲清”一联,通过“庭草翠”与“石蒲清”的对比,表达了在友谊的交流中,彼此的心灵得以净化。诗中“拜受吾侪感”,则是对友人情谊的感激之情,说明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最后两句“虚灵终藉服,岂但得长生”则升华了主题,强调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性,指出长生并非唯一目标,内心的虚灵与清静才是更高的追求。这种思想不仅体现了个体的精神追求,也反映了庄昶对道家哲学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老子书斋可:老子的书房是理想的。
  • 虚明小弟成:虚静明智的小弟弟已经成长。
  • 已交庭草翠:我们已经在庭院中相聚,草木青翠。
  • 可少石蒲清:可以再添加一点石头和蒲草,达到清净的效果。
  • 拜受吾侪感:我感激你们的情谊。
  • 携擎此老情:我将这份老朋友的情感带在心中。
  • 虚灵终藉服:追求虚灵的境界最终需要修身。
  • 岂但得长生:难道追求的只是长生吗?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虚明”与“庭草翠”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隐喻:将“石”和“蒲”作为清静的象征,隐喻心灵的净化。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友谊的感激和对道理的思考,传达了追求内心清静的理念,强调了人际关系与个人修养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老子:智慧与哲学的象征。
  • 书斋:知识与修身的场所。
  • 庭草:生命的生机与美好。
  • 石蒲:清静与内心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老子”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孟子
    • B. 老子
    • C. 庄子
  2. “虚明小弟成”中的“小弟”指的是什么?

    • A. 朋友
    • B. 学生
    • C. 兄弟
  3. 整首诗强调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 A. 追求财富
    • B. 追求长生
    • C. 追求内心的清静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别》
  • 李白的《赠汪伦》

诗词对比: 王维的《送别》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但更侧重于自然景物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而庄昶的《谢景瞻送蒲石》则将道家哲学融入情感之中,展现了更深层的思想。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道家思想与文学》
  • 《古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投壶 山源 时中良弼茂元慎仪集水阁 燕子 有怀十首 诗寄懒翁兼简士特温其原仲致仲昆季 拙句谢伯达老友 张守唱和红字韵诗八首 偶步 寄张子平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坎坷不平 冥愚 一无可取 赤字旁的字 以功赎罪 禾字旁的字 托根 包字头的字 内召 一堂和气 折文旁的字 包含愁的成语 掀拳裸袖 釆字旁的字 避井入坎 权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一网打尽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