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3:38: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3:38:09
百岁光阴已半过,更无英气可消磨。
心粗自不容机事,耳热宁须托浩歌。
世味近知闲处好,宦情终觉少年多。
东桥有路通三径,奈我才非二仲何。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已经过了大半生,再也没有年轻时的英气可以挥霍。由于自己的性格粗心,不适合处理复杂的事情,而耳边的热闹声也只是借助音乐来发泄情感。对世俗的味道逐渐明白,闲适的生活才是最好的选择,而对官场的情感,终究还是觉得年轻人更为合适。虽然东桥有通往三条小径的路,但我才华平庸,无法与二仲(指仲尼与仲舒)相提并论。
作者介绍:陆容,明代诗人,字子明,号和矢庵,主要以诗歌和散文著称,他的作品常常以清新自然和对生活的深刻洞察而受到赞誉。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明代,时值作者年长,面对人生的反思与感慨,表达了对青春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无奈。
这首诗在形式上采用了传统的五言绝句,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诗人以“百岁光阴已半过”开篇,直接点出时间的流逝,让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时光感。接着,诗人用“更无英气可消磨”表达了对青春和才华的怀念,显示出一种对人生的无奈和感伤。
接下来的两句,“心粗自不容机事,耳热宁须托浩歌”,表现了作者对自身性格的反思,认为自己不适合处理复杂的事情,而宁愿通过音乐来抒发情感。这种对比手法使诗歌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
在后面的两句中,诗人提到对世俗生活的理解,认为闲适的生活更好,而对官场的情感则是觉得年轻人更能胜任,表现出一种对现实的无奈和对年轻人的羡慕。
最后以“东桥有路通三径,奈我才非二仲何”收尾,感慨自己才华平平,无法与历史上的名人相提并论。整首诗通过个人的感悟,折射出深刻的社会和人生哲理,既有对自我的反思,也有对时代的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青春的怀念以及对现实无奈的反思,体现了人生的哲思与对世俗的深刻洞察。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百岁光阴已半过”,这句话的意思是:
“耳热宁须托浩歌”中“浩歌”的意思是:
诗人对官场的看法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