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2:44: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2:44:22
将北上次白沙先生韵
花满溪头水满陂,
林亭深处日华迟。
秋根自老便高枕,
岭树回春正北枝。
魏阙忽惊沧海梦,
柴门终与白云期。
明良千古凭谁计,
尧舜巢由亦此时。
这首诗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的交融。溪边繁花似锦,水波荡漾,林深处的亭子里阳光透过树影,显得格外迟缓。秋天的根基已然老去,仿佛可以高枕无忧;岭上的树木正在迎春,北边的枝桠恢复生机。魏阙(指古代的都城)让我突然想到沧海的梦,而柴门(家门)则与白云相约,象征着悠然自得。明良(指明德良能的圣贤)千古以来,究竟有谁能算计得了呢?尧舜之时的安居乐业,也不过如此。
李以龙,明代诗人,以其清新的笔调和对自然的敏锐观察而闻名。他的诗风常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表达个人情感与哲理。
此诗或许是在北上途中,作者感受到自然的变化与人生的无常,借景抒情,表达对时光流逝与人生哲理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一个丰富而生动的意境。开头两句“花满溪头水满陂,林亭深处日华迟”勾勒出了一幅春日的画面,溪边的花朵争相开放,水波荡漾,阳光透过树影,显得格外宁静而悠闲。这种景象不仅是外在的自然之美,更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悠然。接下来“秋根自老便高枕,岭树回春正北枝”则引入了季节的变迁,秋天的根基已经老去,诗人在此感受到一种无忧无虑的安宁,而春天的到来又象征着新的生机与希望。
诗的后半部分“魏阙忽惊沧海梦,柴门终与白云期”则将这种宁静与人生哲理结合起来。魏阙的梦境让人惊醒,柴门与白云相约则暗示了对归宿与自由的追求,表现出一种对于世俗与理想的思考。最后两句“明良千古凭谁计,尧舜巢由亦此时”则引发对历史的沉思,问古人明良的德行与理想是否能被后人所理解,显现出一种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的同时,也引发了对人生、历史的思考,展现出诗人深邃的哲理与对生活的感悟。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历史的思考,展现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理想的追求。
诗中“花满溪头水满陂”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
“柴门终与白云期”中,柴门象征着什么?
诗中提到的“明良千古凭谁计”是在思考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