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将北上次白沙先生韵

《将北上次白沙先生韵》

时间: 2025-05-06 12:44:22

诗句

花满溪头水满陂,林亭深处日华迟。

秋根自老便高枕,岭树回春正北枝。

魏阙忽惊沧海梦,柴门终与白云期。

明良千古凭谁计,尧舜巢由亦此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2:44:22

原文展示:

将北上次白沙先生韵
花满溪头水满陂,
林亭深处日华迟。
秋根自老便高枕,
岭树回春正北枝。
魏阙忽惊沧海梦,
柴门终与白云期。
明良千古凭谁计,
尧舜巢由亦此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的交融。溪边繁花似锦,水波荡漾,林深处的亭子里阳光透过树影,显得格外迟缓。秋天的根基已然老去,仿佛可以高枕无忧;岭上的树木正在迎春,北边的枝桠恢复生机。魏阙(指古代的都城)让我突然想到沧海的梦,而柴门(家门)则与白云相约,象征着悠然自得。明良(指明德良能的圣贤)千古以来,究竟有谁能算计得了呢?尧舜之时的安居乐业,也不过如此。

注释:

  • :水边的低洼地,通常指水田或池塘。
  • 日华:阳光的华丽光辉。
  • 高枕:形容安闲自得的状态。
  • 魏阙:古代都城的高楼,象征权力与梦想。
  • 柴门:家门,代表乡土与归宿。
  • 明良:指有德行的人,历史上的圣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以龙,明代诗人,以其清新的笔调和对自然的敏锐观察而闻名。他的诗风常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表达个人情感与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或许是在北上途中,作者感受到自然的变化与人生的无常,借景抒情,表达对时光流逝与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一个丰富而生动的意境。开头两句“花满溪头水满陂,林亭深处日华迟”勾勒出了一幅春日的画面,溪边的花朵争相开放,水波荡漾,阳光透过树影,显得格外宁静而悠闲。这种景象不仅是外在的自然之美,更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悠然。接下来“秋根自老便高枕,岭树回春正北枝”则引入了季节的变迁,秋天的根基已经老去,诗人在此感受到一种无忧无虑的安宁,而春天的到来又象征着新的生机与希望。

诗的后半部分“魏阙忽惊沧海梦,柴门终与白云期”则将这种宁静与人生哲理结合起来。魏阙的梦境让人惊醒,柴门与白云相约则暗示了对归宿与自由的追求,表现出一种对于世俗与理想的思考。最后两句“明良千古凭谁计,尧舜巢由亦此时”则引发对历史的沉思,问古人明良的德行与理想是否能被后人所理解,显现出一种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的同时,也引发了对人生、历史的思考,展现出诗人深邃的哲理与对生活的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花满溪头水满陂:描绘溪水与花朵相映成趣的生动画面,展现春天的生机。
  2. 林亭深处日华迟:阳光在深林中显得温和而迟缓,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3. 秋根自老便高枕:秋天的成熟让人心安,仿佛可以高枕无忧。
  4. 岭树回春正北枝:岭上的树木在春天的呼唤下重新焕发生机。
  5. 魏阙忽惊沧海梦:古都的高楼使人想起遥远的梦境,暗示对理想的追求。
  6. 柴门终与白云期:柴门与白云的相约象征着对自然与自由的向往。
  7. 明良千古凭谁计:反思历史上明德良能的人,究竟有谁能够被后人所理解。
  8. 尧舜巢由亦此时:尧舜之时的安宁与理想,在今天看来也不过如此。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相结合,生动形象。
  • 对仗:如“秋根自老便高枕,岭树回春正北枝”,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树木“回春”,赋予自然以生命的感觉,加强了诗的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历史的思考,展现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生命的繁荣与美好。
  • :代表着流动与变化,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日华:象征着温暖与希望。
  • 秋根:象征着成熟与安宁。
  • 岭树:象征着生命的重生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花满溪头水满陂”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2. “柴门终与白云期”中,柴门象征着什么?

    • A. 家园
    • B. 理想
    • C. 权力
    • D. 朋友
  3. 诗中提到的“明良千古凭谁计”是在思考什么问题?

    • A. 诗人的未来
    • B. 历史上圣贤的德行
    • C. 个人的理想
    • D. 自然的变化

答案:

  1. A. 春天
  2. A. 家园
  3. B. 历史上圣贤的德行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描绘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的结合。
  • 李白《静夜思》:表现对故乡的思念与人生感悟。

诗词对比:

  • 《将北上次白沙先生韵》与《春望》(杜甫):
    • 两首诗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李以龙更侧重于自然与内心的结合,而杜甫则更多地关注国事与个人命运的关系。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了解古代诗人的风格与主题。
  • 《中国古代诗词选》:收录各种风格的诗歌,帮助理解诗词的韵味与技巧。
  • 《李白诗选》:对比不同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描绘。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极相思 夜饮友人所阿云待余不至留词而去归后和之 极相思 梅花引 即景 梅花引·清阴陌 梅花引·园林静 梅花引 美人弹琴图 梅花引 梅花引 梅花引 旅行 梅花引为林逸人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白字旁的字 言字旁的字 包含荏的词语有哪些 开照 擘两分星 流连忘反 急敛暴征 谑而虐 叛戾 丿字旁的字 错落参差 骨字旁的字 尊中酒不空 玉不琢,不成器 秉拂 糹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