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5:21: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5:21:22
临江仙(倚坐)
作者: 史浩 〔宋代〕
绣幕罗裙风冉冉,
象床毡幄低垂。
兽炉香袅锦屏围。
不贪欹钿枕,
偏爱倚花枝。
软玉红绡轻暖透,
温温翠袖扶持。
正堪安稳坐称时。
雨云忘峡梦,
身境是瑶池。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优雅的室内景象。绣制的帷幕和轻盈的裙子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象牙床和毡帐低垂,香气从兽炉中袅袅升起,环绕着锦绣的屏风。我并不贪恋那倾斜的钿枕,更偏爱倚在花枝上。软玉般的红色轻纱透出温暖的气息,翠绿色的袖子轻轻扶持着我。此时,正是安稳坐着的好时光。雨云模糊了峡谷的梦境,身处的环境宛如瑶池般美好。
史浩,字逢辰,号云溪,南宋诗人,擅长词作,风格清雅,情感细腻。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和生活情趣,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临江仙(倚坐)》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社会风气开放,文人雅士多聚会于酒楼茶馆,吟诗作对。此诗体现了作者在闲适的环境中,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享受。
《临江仙(倚坐)》是一首描绘优雅日常生活的词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环境的喜爱和内心的宁静。诗的开头便营造出一种柔和的氛围,绣幕和罗裙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轻盈的风情。紧接着,兽炉的香气和锦屏的环绕,强化了室内的温馨感,传达出一种生活的惬意。
在诗的中段,诗人表达了对倚靠花枝的偏爱,显示出一种不羁的个性和对自然的向往。他不愿依靠那些奢华的物件,而是选择了与大自然相融合的姿态。后面的描写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宁静之美,温暖的红绡和翠袖仿佛在轻轻拥抱着诗人,营造出一种温柔的庇护感。
最后的意象“雨云忘峡梦,身境是瑶池”则将整首诗的意境推向了高潮,雨云模糊了梦境,而现实却如同瑶池般美好,令人向往。这种对梦与现实的对比,既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反映了他内心深处对宁静和自在的渴望。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优雅生活的追求、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内心的向往,传达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哲学。
诗中“绣幕罗裙”的描写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宁静与优雅
B. 奢华与烦闷
C. 忧伤与失落
诗人对“钿枕”的态度是怎样的?
A. 喜爱
B. 不屑
C. 渴望
最后两句“雨云忘峡梦,身境是瑶池”的意象主要传达了什么?
A. 梦与现实的对比
B. 对未来的憧憬
C. 对过去的怀念
答案: 1.A 2.B 3.A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史浩的《临江仙(倚坐)》更注重描绘细腻的环境和心境,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表现个人情感的细腻与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