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11: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11:37
作者: 司马光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上阳门外云连草,
车马遥遥往来道。
昔王游豫几何年,
今人岂识当时好。
明珠翠羽已成尘,
道上行人几番老。
当时秋天落宫板,
今此婆娑皆合抱。
在上阳门外,云彩与草地相连,
车马在遥远的道路上来往不绝。
昔日的王公贵族在这里游玩已是多年,
今天的人又怎能明白当时的美好呢?
曾经的明珠和翠羽如今都已变为尘埃,
道路上的行人也经历了几度衰老。
当年秋天宫殿的木板落下,
如今的树影婆娑,皆已可以合抱。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涑水,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以《资治通鉴》闻名,主张“以史为鉴”,在政治上有着重要影响。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宋代,反映出作者对昔日繁华的怀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创作之时,社会动荡不安,司马光的诗作既有个人情感也映射了社会变迁。
《忆同寻上阳故宫路》是一首充满怀旧情绪的诗。通过描绘昔日繁华的场景,诗人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和对当下的感慨。开篇以“上阳门外云连草”引入,表现了自然的宁静与和谐,随后转向描写车马往来的繁忙,形成鲜明对比。古代王公贵族的游乐生活与当今的平淡形成强烈反差,诗人感慨“今人岂识当时好”,突显了对美好往昔的深切怀念。
诗中“明珠翠羽已成尘”,用极具象征性的词语,勾勒出昔日繁华的消逝,令人唏嘘不已。同时,“道上行人几番老”则通过描写行人,反映出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进一步加深了诗的情感深度。结尾“今此婆娑皆合抱”则以自然景象作为结尾,留给读者一种对比与反思的余韵,仿佛在提示人们珍惜当下,而非单纯追忆过去。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兼具历史感与哲理性,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考与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旧日繁华的怀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反映了人类对历史的思考与对生活的哲理性追问。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昔王游豫”指的是谁的游乐生活?
a) 平民百姓
b) 王公贵族
c) 农民
“明珠翠羽已成尘”中的“尘”是什么意思?
a) 繁华
b) 尘埃,象征消逝
c) 土壤
诗中提到的“婆娑”形容的是?
a) 人的舞姿
b) 树影摇曳
c) 水波荡漾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司马光与王维的作品,王维的《鹿柴》同样表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但其情感更为内敛,侧重于个人的宁静。而司马光的作品则更强调历史的对比与时光的流逝,情感更为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