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3:56: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3:56:18
原文展示:
避兵俱落信州溪,为客岂知湖外期。远役不应因米屈,秋风政尔怅鲈时。故人已寄招魂作,吾子重歌隐士诗。回首天寒又霜雪,可教猿鹤苦凄悲。
白话文翻译:
躲避战乱的人们都流落到信州的溪边,作为客人,怎能预知湖外的未来。远行不应是因为米粮的困顿,秋风中正适合怀念那美味的鲈鱼。老朋友已经寄来了悼念的诗作,我再次吟唱起隐士的诗歌。回首望去,天寒地冻,霜雪交加,猿猴和仙鹤也感到无比的凄凉和悲伤。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歌多表达隐逸之情,风格清新自然。这首诗是赵蕃对友人元衡的回应,元衡曾写诗回忆上饶,赵蕃以此诗作答。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当时社会动荡,战乱频发,许多文人选择隐居或流亡。赵蕃在诗中表达了对战乱的无奈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战乱时期的流亡生活和隐居理想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哀愁。诗中“避兵俱落信州溪”一句,直接点明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诗人的处境。而“为客岂知湖外期”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忧虑。后文通过对秋风、鲈鱼的怀念,以及对故人诗作的回应,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隐逸情怀和对友情的珍视。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宋代文人在动荡时期的精神风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战乱时期的流亡生活和隐居理想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哀愁,表达了对安宁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避兵俱落信州溪”中的“信州”位于今天的哪个省? A. 江西省 B. 浙江省 C. 福建省 D. 湖南省
诗中“为客岂知湖外期”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忧虑? A. 粮食短缺 B. 未来不确定 C. 战乱 D. 隐居生活
诗中“秋风政尔怅鲈时”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怀念? A. 安宁生活 B. 美味鲈鱼 C. 老朋友 D. 隐居生活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