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8:36: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8:36:19
次韵西山
作者:洪咨夔 〔宋代〕
山深莫道得春迟,云漏晴光已大奇。
夹径幽香吹艾纳,隔林绝艳点燕支。
一川远近迷渔屋,两市东西认酒旗。
锦野着亭坡老后,曾来可惜独无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春天的西山游玩时的所见所感。虽然有人说山深处的春天来得晚,但透过云层洒下的阳光已经显得非常奇妙。小路旁的艾草散发出幽香,林间的花朵则显得格外鲜艳。一面是远近的渔屋迷失在水边,另一面是东西两市的酒旗引人注目。虽然在这美好的景色中,我已年老,但曾经来过这里的我,却遗憾地没有留下诗篇。
作者介绍:洪咨夔,是宋代著名的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而闻名。他的诗多描写山水、田园生活,情感真挚,语言通俗易懂。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春日游西山时,正值春暖花开之际,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感慨与对往昔的怀念。
《次韵西山》是一首充满春意与人情的山水诗。诗人以清新的笔触描绘出西山春日的美景,同时也流露出对过往岁月的惋惜。首句“山深莫道得春迟”以反问的方式引入,既指山中春来得晚,又暗示了对春景的期待;接下来的“云漏晴光已大奇”,则通过对光影变幻的描绘,表现了春天的奇妙与生动。诗中多处运用意象,如“夹径幽香吹艾纳”,将艾草的清香与春天的气息紧密结合,展现了自然的和谐美。
诗的后半部分描绘了渔屋和市场的场景,展现了生活的多样性和人间百态。“锦野着亭坡老后”,不仅表达了诗人对美景的向往,也流露出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惋惜。“曾来可惜独无诗”,更是点明了诗人在美好的自然景色中未能留下诗篇的遗憾,表现出对创作的渴望与对生活的深思。
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景色中,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与哲思,展现了深邃的山水美和人文情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如“云漏晴光”形象地描绘了阳光透过云层的美丽景象;“夹径幽香”则让人感受到自然的气息。
主题思想: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美好自然的赞美与对逝去时光的惋惜。诗人通过对西山春景的描写,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往昔岁月的怀念。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夹径幽香”指的是哪种植物的香气?
A. 菊花
B. 艾草
C. 桃花
诗人对春天的态度是?
A. 失望
B. 欢喜
C. 怀念
诗中“曾来可惜独无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生活的满足
B. 对创作的遗憾
C. 对美景的欣赏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