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春色渐浓物华相恼又依前韵更得恶诗既导鄙怀

《春色渐浓物华相恼又依前韵更得恶诗既导鄙怀》

时间: 2025-05-06 19:27:22

诗句

感恩言发即涟如,鹤已乘轩十载余。

抱病尚通金阙籍,避荣犹掌玉皇书。

目难看字垂垂暗,发不胜簪渐渐疏。

安得安边一长策,少酬明主定狼居。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9:27:22

原文展示

春色渐浓物华相恼又依前韵更得恶诗既导鄙怀
感恩言发即涟如,鹤已乘轩十载余。
抱病尚通金阙籍,避荣犹掌玉皇书。
目难看字垂垂暗,发不胜簪渐渐疏。
安得安边一长策,少酬明主定狼居。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色彩愈发浓郁,万物的华彩似乎相互争斗,然而我仍旧依附于前人的韵律,写下这首不堪的诗,流露出我的卑微情怀。
感恩之情如涟漪般涌现,十载光阴已如鹤乘云般流逝。
尽管我抱病在身,仍然能够通读金阙的文书,避开名利的荣华,我依然掌握着玉皇的书信。
眼睛难以辨认字迹,字迹渐渐模糊,头发也因年纪渐渐稀疏。
我如何才能制定出一条长久的安边之策,来回报明主,安定狼居的局面?

注释

  • 金阙:指皇宫或权力中心,象征高位和荣华。
  • 玉皇书:指天帝的文书,象征高贵的身份和权力。
  • 安边:指安定边疆,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安宁的关心。
  • 狼居:指外敌或不安定因素。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至,宋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政治动荡、文化繁荣的时代。他的诗作多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主,风格多样,尤以表现对国家和社会现状的关注而著称。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李至晚年,他因病在身,回顾自己十年的仕途,既感慨岁月流逝,也对国家的安宁表达了深切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透过个人的病痛与心境,折射出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切。诗人以春色的浓郁引入,象征着生命的勃发与变化,但随即便以“物华相恼”表现出对现实的失望与无奈。整首诗在情感上呈现出一种矛盾:既有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也有对自身处境的无力感。诗人虽身处高位,却因病痛而感孤独,内心深处却仍有对明主的忠诚与对国家未来的思考。最后的“安得安边一长策”,不仅是对自身处境的反思,更是对国家命运的关心,表现出诗人虽身心俱疲,却依然心系国家的深情厚谊。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感恩言发即涟如:感恩之情如涟漪般扩散,表明心中感激之情。
  2. 鹤已乘轩十载余:比喻自己在官场中的光阴如同鹤在云端飘过,流逝已久。
  3. 抱病尚通金阙籍:即使生病,仍能阅读皇宫的文书,体现出诗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4. 避荣犹掌玉皇书:虽然避开了荣华的诱惑,但仍然掌握着重要的文书,显示出他在权力中心的地位。
  5. 目难看字垂垂暗:随着年纪增长,眼力下降,字迹模糊,象征着衰老。
  6. 发不胜簪渐渐疏:头发渐稀,表现出时间的流逝和衰老的无奈。
  7. 安得安边一长策:表达了希望能有长久的政策来安定边疆的愿望。
  8. 少酬明主定狼居:愿意以微薄之力回报明主,安定国家的局势。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感恩比作涟漪,形象生动。
  • 对仗:如“抱病尚通”与“避荣犹掌”,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诗歌反映了诗人对国家的深切忧虑与个人的无奈,表达了对明主的忠诚和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色:象征生机与希望。
  • :象征高洁与远志。
  • 金阙:象征权力与地位。
  • 玉皇书:象征尊贵与责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李至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元代
    • D. 明代
  2. 诗中“安得安边一长策”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愿望?

    • A. 追求名利
    • B. 安定国家
    • C. 享受生活
    • D. 远离政治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 李至的《春色渐浓》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表达了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但李至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流露,而杜甫则更侧重于社会现状的批判。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研究》
  • 《李至诗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除夜呈张公实 初秋偶作 寄及之 偶成示道温 泛湖 梅花 澄清轩 钱塘山居早起 会黄正臣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蒸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龜字旁的字 盘石犬牙 弁髦法纪 骚人词客 负手之歌 乞遗 荒甸 收官 贻忧 诣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巳字旁的字 荧燎 酉字旁的字 内忧外患 臣字旁的字 鼻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