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行台闲咏

《行台闲咏》

时间: 2025-07-26 22:44:24

诗句

清于池水净于苔,会府潭潭暂作台。

夜月半庭人未宿,春云满眼杏将开。

榆关道路犹堪走,麟阁功勋岂易陪。

莫信蓬莱相离远,塞鸿多自日边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6 22:44:24

原文展示:

行台闲咏
作者: 石玠〔明代〕

清于池水净于苔,会府潭潭暂作台。
夜月半庭人未宿,春云满眼杏将开。
榆关道路犹堪走,麟阁功勋岂易陪。
莫信蓬莱相离远,塞鸿多自日边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幽的环境,池水清澈,苔藓干净,正如会府潭那样宁静。在明亮的月光下,庭院一片宁静,夜晚还未有人归来。春天的云彩在眼前浮动,杏花即将绽放。榆关的道路依然可以走,麟阁的功勋又岂是容易陪伴的呢?不要以为蓬莱仙境遥不可及,许多鸿雁每天都能从日边飞来。

注释:

  • 清于池水:池水清澈明亮,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 会府潭:指的是某个特定的潭水地点,可能是诗人所熟悉的地方。
  • 夜月半庭:月亮照耀在庭院中,显得清冷而宁静。
  • 杏将开:指春天即将来临,杏花将要开放,象征着新生和希望。
  • 榆关:是长城的一部分,表明与边疆相关的道路。
  • 麟阁:古代用于表彰功勋的建筑,象征着荣华与光辉。
  • 蓬莱: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着理想与美好。

典故解析:

  • 蓬莱:在古代文学中,蓬莱常被用来描述一个理想的境界,象征着人们向往的美好生活。
  • 榆关:与边塞生活相关,反映出诗人的一种对边疆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石玠(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诗作常常描绘自然景观,寄托个人情感,颇具田园诗的趣味。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之际,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功名利禄的淡然态度。

诗歌鉴赏:

《行台闲咏》是一首抒情诗,通过清新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闲适的生活态度和对现实的思考。诗的开头便以“清于池水净于苔”引入,给人一种宁静而清新的感觉,诗人似乎在描述一个理想的环境,池水清澈,苔藓生机盎然。接着,夜月照庭,春云满眼,意象的转换使得读者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杏花即将开放,象征着生命的希望和美好的未来。

在后半部分,诗人提到“榆关道路犹堪走”,可能是在表达对边疆生活的思考,尽管艰难,但依然可以继续前行。而“麟阁功勋岂易陪”则流露出诗人对功名的淡泊之情,显示出一种理智和超然的态度,似乎在提醒自己和他人,功名利禄并非人生的唯一追求。

最后一句“莫信蓬莱相离远,塞鸿多自日边来”更是点明了诗歌的主题,蓬莱虽远,但许多东西依然可以触及,象征着理想与现实的交织。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美景,更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理想追求,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清于池水净于苔:描述环境的清幽,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2. 会府潭潭暂作台:暗示诗人身处一个临时的空间,感受到自然的魅力。
  3. 夜月半庭人未宿:描绘了夜晚的宁静,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
  4. 春云满眼杏将开:春天的象征,预示着生命的希望。
  5. 榆关道路犹堪走:暗示诗人对边疆的思考与向往。
  6. 麟阁功勋岂易陪:表达对功名的淡泊与反思。
  7. 莫信蓬莱相离远:传达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激励人们追求梦想。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蓬莱”用来象征理想生活。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运用了多种自然意象,如水、月、云、花,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理想的追求,表达了对现实功名的淡泊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传递出一种宁静、淡然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池水:象征清静与纯净,反映内心的宁静。
  2. 夜月:代表孤独与思考,营造静谧的氛围。
  3. 杏花:象征春天的希望与新生,反映生机。
  4. 榆关:与边疆相关,代表人生的艰辛与追求。
  5. 蓬莱:理想与美好的象征,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榆关”指的是哪个方向的道路?

    • A) 东边
    • B) 西边
    • C) 南边
    • D) 北边
  2. 填空题:诗中“夜月半庭人未宿”表达了____的氛围。

  3.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蓬莱”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理想境界。 (对/错)

答案:

  1. B) 西边
  2. 寂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 孟浩然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 比较石玠与李白的诗作,两位诗人虽同样爱好自然,但李白的豪放与石玠的清新形成鲜明对比。李白的诗多从个人英雄主义出发,而石玠则更倾向于内心的平和与自然的融和。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石玠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与分析》

相关查询

徐漱珊封翁六十寿诗百韵 题柳夫人小像二首 其二 题柳夫人小像二首 其一 津门夜泊闻歌 于役山左,归省匪易,排闷作此。时壬辰夏日也 小云山房与祇庵长老夜话 客中寄本山诸友 感成 其三 感成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爨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箓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隶字旁的字 垂髾 老生常谭 玉字旁的字 外君子而中小人 頁字旁的字 包含枭的成语 一结尾的成语 阒阒 退言 鬲字旁的字 多言或中 巉屼 示字旁的字 痴狂 光复旧物 报应不爽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