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29: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29:49
舟中夜起
作者: 苏轼 〔宋代〕
微风萧萧吹菰蒲,
开门看雨月满湖。
舟人水鸟两同梦,
大鱼惊窜如奔狐。
夜深人物不相管,
我独形影相嬉娱。
暗潮生渚吊寒蚓,
落月挂柳看悬蛛。
此生忽忽忧患里,
清境过眼能须臾。
鸡鸣钟动百鸟散,
船头击鼓还相呼。
微风轻轻地吹拂着芦苇,
我开门望去,雨后明月挂满湖面。
船上的人和水鸟共享梦境,
大鱼惊慌地逃窜,像奔跑的狐狸。
夜已深,世事无人打扰,
我独自陪伴自己的身影嬉戏。
暗潮在沙洲上涌动,吊着寒蚯蚓,
落月挂在柳树上,看那悬挂的蜘蛛。
此生浑浑噩噩忧虑不断,
清晰的境界一晃而过。
鸡鸣声起,钟声响起,百鸟纷纷散去,
船头敲击着鼓声,彼此呼唤。
本诗没有特别明显的典故,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感悟与哲学思考。
作者介绍: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作品以豪放、洒脱著称,诗歌中常流露出对生活的深刻体悟。
创作背景:
《舟中夜起》创作于诗人晚年时,正值他身处政治风波和个人困境之中。诗中表达了他在困境中寻求内心宁静的心路历程。
《舟中夜起》展现了苏轼在夜晚独自划船时的思考与感悟。开篇以微风吹拂的景象引入,描绘出一幅宁静的夜景,营造出一种恬淡悠然的氛围。随着对舟人和水鸟的描写,诗人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反映出一种超脱的境界。
接下来的描写中,通过大鱼的逃窜,暗示生命的脆弱与不安。夜深人静时,诗人享受着与自己影子的嬉戏,表露出一种孤独但又宁静的心态。诗的后半部分,随着暗潮的涌动和落月的悬挂,诗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与思考逐渐深入,表达了他对生命、忧虑和清境的感悟。
结尾部分,鸡鸣声与钟声的交替,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继续,带有一种回归现实的情感。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苏轼对人生的洞察与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他既有哲理性又富有诗意的创作风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夜晚的独处中,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反映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忧虑,展现了一种人我合一的境界。
诗词测试:
诗的开头描绘了什么样的自然景象?
A. 大雨倾盆
B. 微风吹拂
C. 烈日炎炎
诗中提到的“水鸟”代表了什么?
A. 人与自然的和谐
B. 生命的危险
C. 孤单的旅程
“鸡鸣钟动百鸟散”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A. 夜的结束与晨的开始
B. 人与自然的分离
C. 生命的消逝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