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10:34: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0:34:32
念奴娇(三和)
作者:刘克庄 〔宋代〕
戏衫抛了,下棚去谁笑郭郎长袖。小小草庵无宝贝,何必神呵鬼守。黄奶篝灯,青奴拂榻,莫要他桃柳退之二妾。客来问字,此翁高卧摇首。仿佛曾子当年,商歌满屋,衣不完衿肘曾子捉衿而肘见。混沌若教休凿窍,巧历安知其寿。文叔故人,仲华几个,输与羊裘叟。浮生如寄,切身之物惟酒。
抛下戏衫,走出棚屋,谁还笑郭郎穿着长袖呢?小小的草庵里没有什么珍贵的宝贝,何必去神明和鬼魂那里守护呢?黄奶的篝灯,青奴轻轻拂动榻子,不要让桃柳的两位妾侍退场。客人来问字,我在高卧时摇摇头。仿佛曾子当年,歌声满屋,衣襟不整,曾子捉住衣襟,露出肘部。混沌如果教人不要去凿开窍门,巧妙的事情又如何能知道其寿命呢?文叔的老朋友,还有仲华几个,输给了羊裘的老者。浮生如寄,切身之物唯有酒。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景莹,号天池,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和散文家,晚号海岳。生于北方,长于南方,因其家境清贫,早年经历了动荡不安的时代。他的作品多以豪放、悲壮的情感著称,擅长词和诗,尤其是词的成就较高。
《念奴娇(三和)》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刘克庄的中年,诗人通过作品表达对浮生短暂的感慨以及对世俗生活的嘲讽和反思,体现了他对生活的哲学思考和对人性、友情的深刻理解。
《念奴娇(三和)》是一首极具个性和哲理的词作,诗人通过轻松幽默的笔调,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名利的超然态度。开篇“戏衫抛了”,展现了诗人对于繁华的抛弃和对自由的追求。紧接着对“郭郎长袖”的嘲讽,呈现出一种对世俗名利的无所谓。
“小小草庵无宝贝,何必神呵鬼守”,则体现了诗人对物质财富的淡漠,强调了心灵的富足才是最重要的。随着“黄奶篝灯,青奴拂榻”,诗人描绘了一个宁静、温馨的场景,似乎在表达对于简单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的“客来问字,此翁高卧摇首”则展现了诗人对世事的无奈与思考,仿佛与曾子相似的生活态度,使得整个作品在轻松的外表下,隐藏了深刻的哲理和思考。此外,诗中提及的“浮生如寄,切身之物惟酒”,更是直接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以及对酒这种消遣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洒脱态度。
整首词语言简练而富有情感,既有对生活的深刻反思,也有对人际关系的真实描绘,使得《念奴娇(三和)》成为一部充满哲理的经典之作。
整首诗歌通过对生活的感悟,表达了对名利的淡漠和对心灵自由的追求,展现了诗人独特的人生哲学和洒脱的生活态度。
诗中“戏衫抛了”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态?
诗人提到的“浮生如寄,切身之物惟酒”反映了怎样的生活观?
诗中的“黄奶篝灯”意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