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4:34: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4:34:43
作者:刘克庄 〔宋代〕
自入崇宁政已荒,由来治忽击毫芒。
初为御笔行中旨,渐取兵权付左珰。
玉带解来攽贵幸,珠袍脱下赐降羌。
诸公日侍钧天宴,不道流人死瘴乡。
自从崇宁年间的政事已经荒废,治国的方针忽然变得模糊不清。
最初是皇帝的旨意在朝中流传,渐渐地却将兵权交给了左珰。
玉带被解下以获得贵人的宠幸,珠袍脱下以赐给投降的羌人。
诸位大臣每天在皇宫中参加盛宴,却不知道那些流亡的人死在瘴疠之乡。
作者介绍:刘克庄,字梦阮,号天南,宋代著名诗人,擅长词、诗,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风格深沉,寓意丰富。
创作背景:该诗成作于崇宁年间,正值政治腐败,战乱频繁,诗人通过描写当时的政治黑暗和官员的奢靡生活,表达对国家衰败的忧虑和对流亡百姓苦难的同情。
刘克庄的《读崇宁后长编二首》以清晰的叙事和沉郁的情感,集中展现了宋代末期的政治混乱与社会动荡。诗中“自入崇宁政已荒”一句,开篇直接指出了崇宁年间的治国荒唐,直抒胸臆,显示出诗人对当时政治状况的不满。接着,诗人用“初为御笔行中旨,渐取兵权付左珰”揭示了权力的转移和无能的统治者,暗示了权臣的专横和朝政的腐败。
在后两句中,诗人通过“玉带解来攽贵幸,珠袍脱下赐降羌”,揭示了当时的官员为追求个人利益而不惜出卖自己的尊严,甚至对外族的投降者给予赏赐,表现出权臣的投机取巧与道德沦丧。最后一联“诸公日侍钧天宴,不道流人死瘴乡”更是直击痛点,讽刺朝臣们在奢华宴会中沉迷于享乐,而对流亡百姓的苦难视而不见,显示了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
整首诗通过鲜明的对比,展现了国家与个人、权力与道德的深刻矛盾,发人深省。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的深刻反思,揭示了权力中心的无情与冷漠,表达了对流亡百姓苦难的同情与忧虑,警示人们关注社会现实。
诗词测试:
《读崇宁后长编二首》的作者是?
“玉带解来攽贵幸”中的“玉带”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流人”指的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