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2:05: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2:05:46
《答兴国判张羽王》 作者:王世贞
转怜张别驾,十载二毛侵。
黄口依人惯,青衫恋旧深。
娵隅朝暮馔,谢豹短长吟。
泣玉它年价,衔珠此日心。
渐因穷刺骨,翻作怨知音。
行止吾天帙,文章尔陆沉。
数椽分孺子,一衲老丛林。
如此蹄涔辙,双鱼亦浪寻。
我转而怜惜张别驾,十年来青丝渐白。
幼子依赖他人,青衫依旧恋旧情。
娵隅的美味每日供应,谢豹的短歌长吟。
泪流满面价位不再,今日所念心中有珠。
渐渐因贫困刺骨,却反而成为怨恨的知音。
行走停留在我的天书,文章却在世间沉沦。
数间屋子分给孩子们,一件袈裟留给老僧。
如此的痕迹与车辙,双鱼也在浪中寻觅。
王世贞(1526-1590),明代诗人、文学家,官至工部郎中。他的诗歌以清丽见称,作品多涉及情感、友情和人生哲理。
此诗写于王世贞与张羽王的友谊深厚时期,表达了对朋友人生境遇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友人的关怀。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表达了王世贞对张羽王的深厚情谊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提到“十载二毛侵”,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青春的逝去。张羽王的生活状况似乎并不如意,诗人通过“黄口依人惯”和“青衫恋旧深”表现出对朋友的关切,暗示着家庭责任与个人追求之间的矛盾。
“娵隅朝暮馔”与“谢豹短长吟”两句,展现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生活琐事与文化交流的亲密感,同时也反映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更是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奈,“渐因穷刺骨,翻作怨知音”,表达了因生活困窘而产生的怨恨与理解,揭示了人与人之间复杂的情感关系。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既有对友人的深情眷恋,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思考,最终升华为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追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思想深度。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对友人命运的关心,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人生哲理。
王世贞的《答兴国判张羽王》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友人的关心
B. 对理想的追求
C. 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D. 以上全部
诗中“二毛”指的是什么?
A. 白发
B. 幼子
C. 友情
D. 诗歌
“黄口依人惯”描绘的是什么情感?
A. 对家庭的依赖
B. 对朋友的依赖
C. 对生活的抱怨
D. 对理想的追逐
与王世贞的《答兴国判张羽王》相比,李白的《将进酒》同样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但更侧重于豪情与饮酒的洒脱;而杜甫的《春望》则通过国破家亡的背景,体现了对国家的忧虑与个人的悲伤,风格更为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