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6:56: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6:56:03
奔流槛外薄豀鸣,
曾入坡仙拄杖声。
天目远连山势曲,
路头争说县官清。
林重鸟爱冲烟没,
桥毁人看涉水行。
忙里能偷此閒乐,
抗尘宁复叹劳生。
在栅栏外奔腾的溪水轻声鸣叫,
我曾听到坡仙拄杖的声音。
天目山远处连绵起伏,山势蜿蜒曲折,
路旁的人们纷纷谈论县官的清廉。
树林深厚,飞鸟喜爱在烟雾中消失,
桥毁了,人们只能涉水而行。
在忙碌中我能偷得这样的闲乐,
面对尘世,又何必叹息劳生呢?
张镃(生卒年不详),字君贞,号东海,是宋代的一位诗人。他的作品以清新脱俗、描写山水人情而著称,常展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社会的关注。
《题昌化县双溪馆》创作于张镃的游历之际,昌化县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诗人在游玩时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人间的喧嚣,因而写下了这首诗。
本诗描绘了昌化县双溪馆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象,通过对比自然景色与人世间的繁忙,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开头两句以奔流的溪水和轻柔的水声引入,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喻意远离尘嚣的乐趣。接着通过“曾入坡仙拄杖声”的回忆,暗示了追求理想与逍遥生活的渴望。后两联则将自然与人文结合,诗人对县官清廉的赞美,反映了对社会风气的关注。
诗中“林重鸟爱冲烟没”描绘了生动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对鸟类在浓密树林中自由飞翔的喜爱,而“桥毁人看涉水行”则体现了一种对现实的无奈与思考,暗示了生活中的困境。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面对繁忙生活的态度,他在忙碌中寻求闲适,体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哲学。整首诗透出一种淡泊明志、乐观自得的情怀,反映了诗人对生存状态的深思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与人文景观,表达了诗人对悠闲生活的向往,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以及对社会清明的期盼,展现出一种淡泊的生活哲学。
选择题:诗中“坡仙”指的是哪类人物?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桥毁人看涉水行”,反映了____的现实。
判断题:诗人对县官的态度是赞美的。(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