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0:19: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0:19:36
《夜游宫·人去西楼雁杳》
作者:吴文英 〔宋代〕
人去西楼雁杳。叙别梦扬州一觉。云澹星疏楚山晓。听啼乌,立河桥,话未了。
雨外蛩声早。细织就霜丝多少。说与萧娘未知道。向长安,对秋灯,几人老。
人已经离去,西楼空寂,孤雁在天边消失无踪。梦里与友人别离,仿佛在扬州一觉醒来。云淡星稀,楚山在晨曦中显露出来。听见乌鸦的啼叫,我站在河边桥上,话还没说完。
雨外早已传来蟋蟀的声音,细细的霜丝织成多少情思。告诉萧娘,我却还不知道。面对长安的方向,对着秋灯,岁月已让多少人变老。
吴文英,字文英,号梦白,宋代词人,晚唐时期的主要代表之一。他的词风婉约细腻,以情感真挚著称,常常描绘离别、思念、孤独等主题。
《夜游宫·人去西楼雁杳》是一首表现离别与思念的词作。创作时,社会动荡,个人情感常常寄托在诗词中,反映了词人的内心感受与时代背景的紧密结合。
这首词以“人去西楼雁杳”开篇,立即营造出一种孤独与离别的氛围。西楼象征着离别的地方,孤雁的意象则暗示着失落与思念。整首词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流露出对过去时光的追忆以及对友人的深切怀念。
接着,词人提到梦中的别离,似乎在表达对美好回忆的珍惜。扬州作为梦中的地点,代表着诗人心中美好的向往与追忆。云淡星稀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宁静的夜空,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淡淡忧伤。
词中“听啼乌,立河桥,话未了”一句,描绘出词人与友人未尽的情谊与话语,透出一股深深的遗憾。随着“雨外蛩声早”的转折,秋天的到来带来了孤独的氛围,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人事的无常。
最后,词人对着长安的方向,感叹岁月的无情,几人已经老去,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感慨。整首词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吴文英细腻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整首词围绕着离别与思念,表达了对友人深切的怀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情感真挚而细腻,体现了吴文英对人事无常的深刻思考。
这些意象在古诗词中常常被用来表达作者的情感状态,反映出古人对自然与人事的深刻思考,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人去西楼”中的“西楼”象征什么?
A. 繁华
B. 离别与孤寂
C. 友谊
词中提到“扬州”是为了表现什么?
A. 忧伤
B. 美好的回忆
C. 友情
“雨外蛩声早”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人离去后西楼就变得空空如也,鸿雁也早已经飞往远方而渺无踪影。与旧日朋友畅叙别离之情也只能在那虚幻的梦境。我和你站立在河桥上,倾述着分别以后的彼此的相思与深情。话还没有说完,却被窗外鸟儿的啼声惊醒了。只见外面云淡星稀,天才刚刚拂晓,楚山迷蒙不清。 秋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夹杂着蟋蟀的哀鸣,仿佛织布机梭在来往穿行,织出了我那如同繁星般的满头白发。这种凄清艰苦的境况,即使我告诉伊人,恐怕也难以体会到我现在的心情。我遥望京师,独自一人对着一盏荧荧秋灯,怎能不百愁俱生,那丝丝白发,怎能不再添几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