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0:22: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0:22:38
木兰花
作者: 欧阳修 〔宋代〕
别后不知君远近。
触目凄凉多少闷。
渐行渐远渐无书,
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
万叶千声皆是恨。
故欹单枕梦中寻,
梦又不成灯又烬。
离别之后,不知道你在远方的情况如何。
眼前触目所见的都是凄凉,心中不禁感到无尽的闷闷不乐。
我们渐渐疏远,渐渐没有音信,
在辽阔的水面上,鱼儿沉没,我又该向何处去问。
夜深时分,风吹竹子,敲打出秋天的韵律。
万千的树叶声声入耳,皆是心中无尽的怨恨。
我在床上斜倚着单枕,梦中想要寻你,
可梦总是没有实现,灯火也渐渐熄灭。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未涉及明确的历史典故,但其情感表达卻与古代文人对离别、孤独和思念的普遍主题相呼应,反映了士人对情感的细腻观察。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其文风清新、自然,倡导散文写作,著有《醉翁亭记》等。诗词方面,他擅长小令,情感细腻,善于表达个人的情感和社会现象。
创作背景
《木兰花》作于离别之际,反映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那时,士人的离别常常伴随着政治动荡和个人命运的无常,情感更加深沉。
《木兰花》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首句通过离别后的不知情况引入,表现了对朋友的牵挂。接下来的几句则转向对凄凉景象的感受,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诗人用“触目凄凉”来形容自己所见的无尽悲凉,表达心中压抑的情绪。后面“水阔鱼沉”的意象,暗示了与友人之间的距离感和无奈,似乎连问候的方式也变得困难。
夜深时分,风竹的声音传来,诗人感受到秋天的韵律,而“万叶千声皆是恨”,则体现了诗人的心情愈加沉重。在梦中对朋友的寻觅,更是将思念之情推向高潮,梦境与现实的交错,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无奈与失落。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深具感染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友人的思念、孤独与失落,情感深沉且细腻,反映了士人在离别后内心的挣扎和对美好情感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欧阳修是哪一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诗中“水阔鱼沉”意指什么?
A. 水面宽广,鱼游得快
B. 友人难以联系,情感隔阂
C. 鱼沉入水底,代表悲伤
D. 无法捕捉到鱼
诗中描绘的夜深时分的景象是?
A. 明亮的月光
B. 风竹敲秋韵
C. 繁星点点
D. 暴风骤雨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欧阳修的《木兰花》和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以离别为主题,但表现手法不同。欧阳修侧重于孤独与思念的深沉,李清照则更加强调女性的柔情与细腻,二者均体现了古代士人的情感世界。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