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23:36: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3:36:49
天地一尺,四海一滴。把眼一眨,不见踪迹。
天地之间如同一尺长,四海的水也只是滴水般渺小。只需轻轻一眨眼,就看不见任何踪迹。
这首诗没有直接引用具体的典故,但其思想内涵与道家哲学中的“无常”观念相契合,强调万物变化无常,表现出一种对生命与存在的深刻反思。
作者介绍:徐守信,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常以哲理深邃著称,擅长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思想。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对人生、宇宙的哲学思考中产生,反映出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的深刻理解。
《偈》通过简短的几句,展现了深邃的哲理思考。诗中“天地一尺,四海一滴”通过比喻的手法,将广袤的天地与渺小的水滴对比,展现了宇宙的浩瀚与个体的渺小。这种对比不仅让人感受到自然的伟大,也让人反思自身的存在与意义。
接着“把眼一眨,不见踪迹”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思考,瞬息之间的变化反映出生命的无常与不可捉摸。诗人在这里不仅仅是在描绘自然的状态,更是在探讨一种哲学的思考,提醒我们珍惜眼前的一切,因为它们都可能在瞬间消逝。
整首诗在语言上极为简练,却蕴含深厚的哲理,让读者在短暂的阅读中,能够在心灵上产生共鸣。这种简约而富有哲理的风格,正是徐守信诗作的魅力所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探讨宇宙的广袤与个体的渺小,以及生命的无常与瞬息万变,让人反思自我与自然的关系。
诗词测试:
诗中“天地一尺”主要表达了什么?
“把眼一眨,不见踪迹”是在强调什么?
诗中用到的修辞手法主要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之涣的《登高》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慨与人生的思考,但更侧重于对高远的追求;而徐守信的《偈》则更关注于瞬息万变的哲理思考。两者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在表现手法与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