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8:25: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8:25:16
将至武昌先寄匡山 其二
作者: 王苏 〔清代〕
投老闲身一死生,
故人况有故乡情。
芙蓉不解留王迥,
鹦鹉何妨殉祢衡。
短棹萧凉邀月色,
新篇悲健杂江声。
旧游难访洪厓洞,
西望长嗟泪满缨。
在这年纪渐老的闲适生活中,生与死的意义似乎变得模糊,
而故人之间却更添了来自故乡的情感。
芙蓉花却不懂得如何留住王迥,
鹦鹉又何妨为祢衡而殉难呢?
短小的船桨轻摇,萧瑟的凉风邀请着月色,
新的诗篇中悲伤的情绪与江水的声响交织在一起。
旧时游玩的地方已难以再访洪厓洞,
向西望去只能长叹,泪水浸湿了衣缨。
作者介绍:王苏,清代诗人,生于1711年,卒年不详。王苏曾任职于地方,喜好山水游历,作品多以山水为题材,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王苏晚年之际,表达了他对故乡、故友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叹。正值他人生的阶段,面对故乡的记忆与时光的流逝,内心充满了伤感与怀旧。
《将至武昌先寄匡山 其二》是王苏的一首抒情诗,整首诗透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深情,展现了诗人对故乡与故人的深切怀念。开头两句通过“生与死”的思考引入,显示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探索,而故乡情则成为了他情感的寄托。芙蓉与鹦鹉的意象作为对比,传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与对忠诚的追求。接着描绘了秋夜的景象,短小的船桨轻摇着,月色下的江水声交织出伤感的旋律,寓意着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思念。最后两句则是对旧游地的追忆,难以重访的遗憾和西望时的长叹,令人感慨万千。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王苏精湛的诗歌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故人的深切怀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情感基调中夹杂着淡淡的哀愁,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忆和对逝去时光的惋惜。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芙蓉”象征什么?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什么的怀念?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