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48: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48:28
鲁公之节非一死,其谁碑之子曾子。
鲁公之德人未知,其谁堂这张紫微。
继公作郡五百载,登堂思公宛如在。
江南遗墨处处传,鲁公去作麻姑仙。
一杯相与借风月,但见云碧开池莲。
紫微声名今第一,归上鸾台应不日。
笑谈千里无兵戎,临川草木生春风。
他年道傍儿女说,不思鲁公思张公。
鲁公的节操不仅仅体现在他的死去,谁能为他立碑的,是曾子的之后。
鲁公的德行世人所不知,谁能为他建堂的,则是这张紫微星。
接替鲁公担任郡守已有五百年,登上堂前仍然思念鲁公仿佛他就在眼前。
江南的遗墨到处流传,鲁公已去作了麻姑的仙人。
我们共饮一杯,借助风月的美景,只见云碧映衬着池中的莲花。
紫微的声名如今已是第一,归上鸾台的日子应不远了。
千里之外谈笑无兵戎,临川的草木在春风中生机盎然。
他年在路旁,儿女们将会谈论,不再思念鲁公而是思念张公。
韩元吉,南宋时期的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对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而著称。他的诗多以抒发情感、描写自然和历史人物的气节为主,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这首诗作于韩元吉对鲁公的缅怀之际,反映了对古代贤人的崇敬和对道德理想的追求。诗中不仅表达了对鲁公的赞美,也揭示了对历史和人性的深思。
《鲁公堂》是一首充满怀古情绪的诗作,诗中通过对鲁公的崇敬来表达诗人对道德和理想的追求。开头的“鲁公之节非一死”,既说明鲁公的精神超越了肉体的死亡,也暗示了道德的永恒。接下来的“其谁碑之子曾子”,不仅引入了另一位儒家圣贤曾子,也强化了鲁公与儒家道德的联系。
诗中通过“江南遗墨”和“麻姑仙”等意象,表现了鲁公的德行在后世的影响力,诗人以“云碧开池莲”描绘了自然之美,进一步提升了鲁公的形象,表现了诗人与鲁公之间的心灵共鸣。
最后,诗人展望未来,认为“归上鸾台应不日”,暗示对理想的追求是有希望的。整首诗情感浓烈,意象丰富,既有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也有对当下与未来的思考,体现了诗人深邃的历史观与哲学思考。
整首诗围绕对鲁公的悼念和对道德理想的追求展开,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和人性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贤人精神的钦佩和对未来的希望。
鲁公的节操主要体现在什么方面?
A. 死亡
B. 道德理想
C. 个人成就
D. 名声
“江南遗墨处处传”中的“遗墨”指的是什么?
A. 鲁公的诗文
B. 江南的风景
C. 曾子的教诲
D. 诗人的心情
诗中提到的“麻姑仙”象征什么?
A. 财富
B. 长生不老
C. 战争
D. 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