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6:36: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6:36:30
满庭芳 奉答张桐君惠阳幕中见怀
作者:屈大均 〔明代〕
堤接鹅城,桥横渔浦,渺茫尽是春烟。
故人愁断,多为草连天。
谁料才华莫用,空趋府。
蛮语年年,怀人句,花中华外,多少泪光妍。
情牵。教凤子,西从药市,东至香田。
谩衔得相思,一一红笺。
此恨何时解释,垂白矣犹自婵娟。
明妃好,胭脂未落,青冢已凄然。
堤岸连接着鹅城,桥梁横跨着渔浦,春天的烟雾笼罩着一切,显得渺茫无边。故人的愁苦不断,草木连天,仿佛愁苦无处不在。谁知道我的才华没有用武之地,白白地奔波于官府之间。每年都在用蛮语表达思念,怀人之情,流泪的情景在花丛外是多么娇艳。情感纠缠不清,教我如同凤子一般,西走药市,东至香田。只得用一张张红笺记录相思之情。这份恨情何时才能解释开呢?即使鬓发已白,心中仍然是那样的婉转动人。明妃的美好如同未落的胭脂,而她的青冢已然凄凉。
作者介绍:屈大均(1567年-1643年),明代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字子侨,号汀洲,晚号东洲,福建人。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物和人情风貌,风格清新婉约,常有抒情之作。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屈大均被贬的时期,心中怀念故人,表达了对故友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在这种背景下,诗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
《满庭芳》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描绘了作者对故人的思念与无奈。全诗以春天的景象开篇,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生活的宁静,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对故人的深切怀念和愁苦。诗中“故人愁断,多为草连天”的一句,深刻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无助,似乎是对往昔岁月的无尽追忆。
接下来的文字则通过“蛮语年年”展现了沟通的无奈与不易,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障碍。此时,诗人所表达的不仅是对故人的思念,还有对现实的无奈。在情感的辗转中,“谩衔得相思,一一红笺”则表露出诗人对相思之苦的细腻感受,这里既有对恋情的渴望,也有对人事无常的深思。
最后的“明妃好,胭脂未落,青冢已凄然”则让整首诗达到高潮,明妃的美丽与自身的凄凉形成强烈对比,展现了美丽与悲剧并存的深刻哲理。这种情感的交织与对比,使得整首作品充满诗意和哲思,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故人的思念,表达了对人生无常、时光流转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寻和对自我理想的失落,同时也折射出对亲情和友情的珍视与追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满庭芳》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明妃”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蛮语年年”中的“蛮语”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屈大均的《满庭芳》与李清照的《声声慢》在思念故人上有相似之处,但屈大均的诗更侧重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而李清照则突出个人情感的细腻与深沉。
以上是对《满庭芳 奉答张桐君惠阳幕中见怀》的详细解析,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情感与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