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听筝

《听筝》

时间: 2025-05-10 11:51:58

听筝

诗句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1:51:58

听筝

作者:李端 〔唐代〕

类型:五言绝句

原文展示: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白话文翻译: 在金色的粟米柱上响起了琴声,素雅的手在玉制的房前轻轻拨动琴弦。
我想要得到周郎的关注,却总是误拨琴弦,不能奏出心中的曲调。


注释

字词注释:

  • 鸣筝:指弹奏古筝。
  • 金粟柱:古筝的一种,形状类似于禾穗。
  • 素手:形容手白皙细腻。
  • 玉房前:指玉制的房子前面。
  • 周郎:指周瑜,历史上著名的英俊才子,常被用作情诗中的意象。

典故解析:

  • “周郎”典出《三国演义》,周瑜为人俊朗多才,是许多古诗词中描绘理想爱慕对象的代名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端,唐代诗人,字季长,因诗歌风格清新脱俗而受到时人的喜爱。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风光和人情世态,作品有着细腻的情感表达。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李端生活的唐代,那个时期社会文化繁荣,文人常以琴棋书画来表达情感,流行以音乐来寄托情思,尤其是古筝的音乐在当时颇受欢迎。


诗歌鉴赏

《听筝》是一首充满情感的五言绝句,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女子在弹奏古筝时的内心世界。开篇的“鸣筝金粟柱”不仅描绘了优美的音乐场景,也暗示了古筝的高贵。接着“素手玉房前”,展现了女子的优雅与纯洁,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印象。

然而,随着情节的发展,诗人转向内心的渴望与失落。“欲得周郎顾”展现了女子对周郎的深情期盼,但“时时误拂弦”则道出了她内心的无奈与焦虑。这样的对比使得整首诗情感层次丰富,既有音乐的美感,又有情感的纠结。

从艺术手法来看,李端运用了对比和暗喻,前半部分描绘的音乐之美与后半部分情感的失落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张力。同时,“拂弦”的意象也暗含了她对爱情的期待与悲伤,在音乐的流淌中,情感悄然流露,令人动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鸣筝金粟柱:描绘古筝的声音,在金色的粟米柱上回响,给人一种明亮的感觉。
  • 素手玉房前:展现弹奏者的优雅形象,增强了整体的美感。
  • 欲得周郎顾:表达了女子对周郎的深切期盼,内心充满渴望。
  • 时时误拂弦:表明她的不安与焦虑,尽管想引起周郎的注意,却总是失误,无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古筝的声音比作带有金色光辉的事物,增强了音乐的美感。
  • 对仗:如“鸣筝”与“素手”,前后呼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与失落,通过古筝的音乐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展现了女子内心的情感波动与对美好爱情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鸣筝:象征音乐与青春,代表着美好的情感。
  • 金粟柱:传达出高贵典雅的气质。
  • 素手:象征纯洁与优雅。
  • 周郎:暗指理想中的爱慕对象,象征着情感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周郎”指的是谁? A) 周瑜
    B) 周杰伦
    C) 周恩来

  2. 诗中“素手”指的是?
    A) 美丽的手
    B) 粗糙的手
    C) 受伤的手

  3. “时时误拂弦”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无奈
    C) 自信

答案:

  1. A) 周瑜
  2. A) 美丽的手
  3. B) 无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下独酌》李白
  • 《相见欢》李煜

诗词对比: 李端的《听筝》与李煜的《相见欢》均描写了对爱情的渴望与失落,但李端通过音乐的意象表现出女性的细腻与柔情,而李煜的作品则更多地体现了对爱情的深切怀念和对失去的哀伤。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李端诗集解读》

译文

金粟轴的古筝发出优美的声音,那素手拨筝的美人坐在玉房前。 想尽了办法为博取周郎的青睐,你看她故意地时时拨错了琴弦。

注释

鸣筝(zhēng)金粟(sù)柱,素手玉房前。鸣筝:弹奏筝曲。金粟:古也称桂为金粟,这里当是指弦轴之细而精美。柱:定弦调音的短轴。素手:指弹筝女子纤细洁白的手。玉房:指玉制的筝枕。房,筝上架弦的枕。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周郎:指三国时吴将周瑜。他二十四岁为大将,时人称其为“周郎”。他精通音乐,听人奏错曲时,即使喝得半醉,也会转过头看一下奏者。拂弦:拨动琴弦。

赏析

  这首小诗轻捷洒脱,寥寥数语,就在读者面前展示了一幅线条流畅,动态鲜明的舞台人物速写图。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诗的一二句写弹筝的女子纤手拨筝,正处于弹奏状态。筝是一种弦乐器。从唐诗中所描写的筝来看,筝是十三根弦,如:“花脸云鬟坐玉楼,十三弦里一时愁”(白居易《听崔七妓人筝》)。“大艑高船一百尺,清声促柱十三弦”(刘禹锡《夜闻商人船中筝》)。此诗是速写,当然必须抓住最能突出主题的部分。最引人注目的,首先便是弹筝者手中正在拨弄的乐器,特别是那绚丽华美,闪烁着点点金色光斑的弦柱。接着,诗人的目光又自然而然地落到那双正在琴弦上跳动的洁白如玉的纤手上,以及弹奏的环境。精洁雅致的琴房,自然别有一番情味。从画面上看,“金粟”、“素手”、“玉房”交相对比,色彩明丽而华贵,虽然是速写,却又施重彩,给人以极为强烈的印象。绘画毕竟是视觉的艺术,而鸣筝所成的乐曲则是作用于听觉的艺术。一、二两句诗所绘出的画面是绝妙的,读者从中瞥见了闪光的琴柱、白嫩的巧手、素雅的琴房,但却没有听到琴声。也许是精湛的工艺、绰约的风姿、高洁的环境使诗人过于全神贯注了。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诗人终于注意到弹奏出的乐曲本身。诗的前两句写女子正在弹筝,按此写法,接下去似乎应该描写女了的弹奏技艺,或者表现秦筝极富感染力的音乐形象,但出人意料的是,三、四句并不沿袭通常的写法,而是描写女子为了引起知音者的注意,故意错拨筝弦。相传三国时代的周瑜,别人奏曲有误,他就回头一看,此诗显然受到了这个故事的启发。“时时”说明这并非偶尔失手,也并非技艺低下,因为这失误明显地属于有意为之。有人将她的有意错弹理解为“妇人卖弄身份,巧于撩拨”(清·徐增《而庵说唐诗》),似乎弹筝女子的微妙心理,仅仅是一种邀宠之情;其实这种故意的失误是出于寻觅知音的苦心。她大约也是沦落风尘之人,对一般浪荡子弟,她的故意错弹饱含着对这班人的嘲弄和蔑视,但总会有一天,真正的知音——她的“周郎”会听出那曲中的深意,从而向她投去会心的一“顾”的。此处的“周郎”喻指听者,“欲得”就意味着当时坐在一旁的“周郎”没有看她。为什么不看她呢?大概听者已经完全陶醉在那美妙的筝声中了。本来这应该是演奏者最祈盼的效果,最欣慰的时刻,然而,这情景却不是这位女子此时最渴望的效果,因为她心中另有所思,思不在听者赏音,而在于一“顾”,怎么办呢?她灵机一动,故意不时地错拨一两个音,于是充满戏剧性的场景出现了:那不谐和的旋律,突然惊动了沉醉在音乐境界中的“周郎”,他下意识地眉头一皱,朝她一看,只见她非但没有丝毫“误拂”的遗憾和歉意,两眼反而闪烁出得意的眼神——原来是误非真误。为了所爱慕的人顾盼自己,便故意将弦拨错,弹筝女的可爱形象跃然纸上。这两句正面写出了弹者藏巧于拙,背面又暗示了听者以假当真,而这种巧与拙、假与真,又在那无言的一顾之中获得了奇妙的统一。它不仅说明弹者是高手,听者是知音,而且传神地表现出两者的心理神态,其意趣韵味无穷。

相关查询

玉带生歌 送姜给事埰 将之永嘉曹侍郎饯予江上,吴客韦二丈为弹长亭之曲并吹笛送行,歌以赠韦即送其出塞 送林佳玑还莆田 喜罗浮屈五过访 大孤山 雁门关 斋中读书 其十二 斋中读书 其十一 斋中读书 其十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彐字旁的字 号开头的成语 擂鼓鸣金 豕字旁的字 信待 父字头的字 腰巾 深取 踳讹 鹑鹊之乱 乚字旁的字 荆棘塞途 徙宅之贤 方结尾的成语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鹿戏 别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病字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