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9:29: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9:29:14
败荷鹡鸰图
作者: 唐寅
飞唤行摇类急难,
野田寒露欲成团。
莫言四海皆兄长,
骨肉而今冷眼看。
这首诗描绘了在急难时刻的鸟儿呼唤,展现了身处困境的无奈。野外的田野上,寒露将要凝成团,暗示了即将来临的严寒和孤独。诗人告诫人们,不要轻易地说四海之内皆是兄弟,实际上,亲戚朋友在困难面前却冷眼相待,互不相助。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莫言四海皆兄长”反映了对人与人之间情感关系的思考,古代儒家强调的亲情与友情在急难面前的脆弱。诗句揭示了现实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往往并不如表面那样亲密。
作者介绍:
唐寅(1470年-1524年),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明代著名的诗人、画家和书法家。他的作品常常带有个人色彩,情感细腻,风格独特。
创作背景:
《败荷鹡鸰图》创作于明代社会动荡,诗人感受到的孤独与无奈。诗中展现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与人情的变化。
这首诗通过描写鸟儿在困境中急切呼唤的情景,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失落。开头两句通过“飞唤行摇”,以动感的描写传达出鸟儿在急迫寻找帮助时的焦虑,似乎在映射人们内心的孤独与无助。接着,寒露的意象引入了自然的冷酷,象征着外界环境的严酷和生存的艰难。
而后两句则引导读者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诗人以“莫言四海皆兄长”来质疑那些空洞的口号,表达了在真正的困难来临时,亲人朋友的冷漠与无情。这种对比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深沉,令人反思人与人之间的真实关系。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在困境中对人情冷暖的感慨,揭示了人们在面对困难时的无奈与孤独,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脆弱,揭示了在急难时刻,许多口头上的“兄弟情谊”经不住现实的考验,是对人情冷暖的深刻反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飞唤行摇”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
“寒露”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四海皆兄长”,这个说法在面对困境时是否成立?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在李白的《月下独酌》中,诗人同样表现了对孤独的感慨,但他以饮酒自娱,反映出一种乐观的态度;而唐寅的《败荷鹡鸰图》则通过对比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展现了现实的无奈与失落。
通过以上分析,希望能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败荷鹡鸰图》这首诗的情感与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