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子夜四时歌十六首 其十一

《子夜四时歌十六首 其十一》

时间: 2025-05-03 21:43:43

诗句

吹漏未可停,弦断当更续。

俱作双丝引,共奏同心曲。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43:43

原文展示:

吹漏未可停,弦断当更续。俱作双丝引,共奏同心曲。

白话文翻译:

吹漏的声音不能停,弦断了应当再续上。两人共同拉起双丝的弓弦,一起奏出同心的乐曲。

注释:

  • 吹漏:古代计时器具,通过吹气使水漏出以计时。这里比喻时间的流逝。
  • 弦断:指乐器上的弦断裂,比喻中断或结束。
  • 双丝引:双丝制成的弓弦,比喻两人共同的努力或合作。
  • 同心曲:指两人心意相通,共同奏出的和谐乐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萧衍(464-549),字叔达,南朝梁武帝,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在位期间,提倡文学,尤其擅长诗歌创作,其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诗出自《子夜四时歌十六首》,是萧衍在特定时节或情境下所作的一系列诗歌。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和谐共处、同心协力的美好愿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持续努力和共同合作的赞美。诗中的“吹漏未可停”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不可逆转,而“弦断当更续”则强调了在任何中断或困难面前,都应坚持不懈,继续前行。后两句“俱作双丝引,共奏同心曲”更是将这种合作精神提升到了艺术的高度,通过共同的努力和心意的相通,创造出和谐美好的成果。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积极向上的力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吹漏未可停”:通过“吹漏”这一形象,表达了时间的无情和不可逆性,强调了持续努力的重要性。
  • “弦断当更续”:用“弦断”比喻中断或困难,而“更续”则表达了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坚持不懈的态度。
  • “俱作双丝引”:通过“双丝引”这一形象,比喻两人共同的努力和合作,强调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 “共奏同心曲”:用“同心曲”比喻两人心意相通,共同创造出和谐美好的成果,表达了对于和谐共处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吹漏”、“弦断”、“双丝引”和“同心曲”等比喻,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 对仗:诗中的“吹漏未可停,弦断当更续”和“俱作双丝引,共奏同心曲”形成了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坚持不懈和团结协作。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诗人表达了在任何困难面前都应坚持不懈,以及通过团结协作可以创造出和谐美好的成果的思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吹漏:时间的流逝,不可逆转。
  • 弦断:中断或困难。
  • 双丝引:两人共同的努力和合作。
  • 同心曲:两人心意相通,共同创造的和谐成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吹漏”比喻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乐器的声音 C. 水的流动 D. 风的吹拂

  2. “弦断当更续”表达了什么意思? A. 放弃 B. 坚持不懈 C. 中断 D. 结束

  3. “俱作双丝引,共奏同心曲”中的“同心曲”比喻什么? A. 两人心意相通 B. 单独的乐曲 C. 复杂的乐曲 D. 悲伤的乐曲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子夜四时歌》其他篇章,如《子夜四时歌十六首 其十二》。
  • 其他南北朝时期的诗歌,如谢灵运的《登池上楼》。

诗词对比:

  • 与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对于时间和坚持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南北朝诗选》
  • 《萧衍诗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 阮郎归(_·川作) 阮郎归 调友人,赋得搀字。俗谓以手相扶,以物相和,皆曰搀 阮郎归 其二 阮郎归(前题) 阮郎归 村景 阮郎归 清明 阮郎归 和静安韵 阮郎归 阮郎归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建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遮人耳目 淹枉 燎浆 酰基 牛字旁的字 羊字旁的字 挤挤插插 遂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豆字旁的字 包含羌的词语有哪些 付之度外 夕字旁的字 悬思 慧心 竭心尽意 见字旁的字 解构之言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